游客
题文

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为了研究植物体的向光性,设计实验如图所示。A琼脂块上放有胚芽鞘尖端,B琼脂块上没有胚芽鞘尖端。①~⑥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温特之前,科学家初步研究认为,胚芽鞘向光生长是由________部位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向下运输后引起的,温特推想这种物质也可以扩散到琼脂块中。
(2)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②的现象说明A琼脂块中确实含有某种化学物质,且这种物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③和④的现象均表明,胚芽鞘能够向该物质分布________(多、少)的一侧弯曲生长;设置⑤和⑥组的目的是排除______  __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该实验应在黑暗环境中进行,其原因是该物质分布会受到________的影响。
(4)自然界中,植物体在单侧光照的条件下,向光弯曲生长,是因为该化学物质在背光侧分布较________。后来的研究发现,该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_   _____,根据其作用取名为_____  __。
(5)NAA等物质也有类似的调节植物生长的作用,这一类物质都被称为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1).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粱见图2。

(1) 细胞分裂素足一种植物激素。它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作用的有机物。
(2)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是·
(3)从图2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
(4)在实验Ⅰ中,对 A 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 B .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
(5)实验Ⅱ、Ⅲ、Ⅳ的结果表明, B 叶的生长与 A 叶的关系是:
(6)研究者推测"细胞分裂素能够引起营养物质向细胞分裂素所在部位运输"。为证明此推侧,用图I所示插条去除 B 叶后进行实验,实验组应选择的操作最少包括 (填选项前的符号).

A.

a.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 A1 叶b.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 A 叶c.用14C-淀粉溶液涂抹 A1 叶d. 用14C-淀粉溶液涂抹 A2 叶e. 用14C-氨基酸溶液涂抹 A2 叶f.用14C-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 A2 叶g. 检测 A1 叶的放肘性强度

毛角蛋白Ⅱ型中间丝( KIF Ⅱ)基因与绒山羊的羊绒质量密切相关。获得转 KIF Ⅱ基因的高绒质绒山羊的简单流程如图。

(1)过程①中最常用的运载工具是,所需要的酶是限制酶和
(2)在过程②中,用处理将皮肤组织块分散成单个成纤维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将成纤维细胞至于5% C O 2 的气体环境中, C O 2 的作用是
(3)在过程③中,用处理以获取更多的卵(母)细胞。成熟卵(母)细胞在核移植前需要进行处理。
从重组细胞到早期胚胎过程中所用的胚胎工程技术是。在胚胎移植前,通过技术可获得较多胚胎。

【生物-生物技术实践】
辣椒素作为一种生物碱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医药工业等领域。辣椒素的获得途径如图。

(1)图中①和②分别表示辣椒组织培养中细胞的过程。
(2)图中培养外植体的培养基中常用的凝固剂是。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填"高"或"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对培养基彻底灭菌时,应采取的灭菌方法是
(3)图中外植体的消毒所需酒精的体积分数是。用酶解法将愈伤组织分离成单细胞时,常用的酶是和纤维素酶。
(4)提取辣椒素过程中,萃取加热时需安装冷凝回流装置,其目的是

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如图所示。

(1)正常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是条。
(2)白眼雌果蝇( XXY )最多能产生 XXX '四种类型的配子。该果蝇与红眼雄果蝇( XRY )杂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3)用黑身白眼雌果蝇( aaXX )与灰身红眼雄果蝇( AAXRY )杂交, F1 雌果蝇表现为灰身红眼,雄果蝇表现为灰身白眼。 F2 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从 F2 灰身红眼雌果蝇和灰身白眼雄果蝇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
(4)用红眼雌果蝇( XRXR )与白眼雄果蝇( XY )为亲本杂交,在 F1 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 M ")。 M 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期 X 染色体不分离。请设计简便的杂交实验,确定 M 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
实验步骤:结果预测:Ⅰ. 若,则是环境改变;
Ⅱ. 若,则是基因突变;
Ⅲ. 若,则是减数分裂时 X 染色体不分离。

图中,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

(1)图中曲线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当曲线Ⅲ趋近于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已不宜采取保护的措施。图中阴影部分可能引起该种群的发生变化,进而导致物种变化。
(2)若图中物种处于最高营养级,当其数量下降,且其他条件不变时,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是
(3)若图中物种为食草动物,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的功能。
(4)人类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过度利用也会导致出现图中的三种情况。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表现为" J "型增长,因此需控制" J "型增长数字方程式中参数,以实现人口和野生动物资源的协调发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