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记   鸽
(清)管同
叶侯之家获二鸽,缚其翅而畜之野。狸者知其不能飞也,攫而食其雌。雄者怒,奋其喙啄狸,狸嗥而去。不数日,复获一雌焉,狸至而又食之,然以前被啄故,若惮雄不敢近。雄因自恃其强,不为备,居无何,竟为狸所食。
管子曰:吾观狸鸽之事有深感焉。当夫狸之始至也,盖欲攫鸽雌雄而并食之矣。然而力疲于雌,又度雄者知必死而致力,则权嗥而去,以避其锋,兵法所谓穷寇勿追,强而避之之说也。
及其再至,非不欲先食雄,然而知雄必备而雌无备,故先易而后其难,且示雄以若独食雌者,而使之不忌,兵法所谓诱之骄之者也。
至是而雄固已怠矣,乘其怠而突取之,则计无不得,兵法所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者也。
吁!狸所为悉合于兵法,鸽乃游其术中而不悟也。吾思鸽之与狸诚为非敌,然雄啄狸,狸始未尝不畏。使彼雌雄者并力相扶,以与狸为难,狸虽强,何至并为所食哉!恃一己之强,而不知援其侪类,侪类亡而己抑吾又思之:夫鸽虽小鸟,然健而善飞,当其悬哨薄云,虽鸷若鹰 莫能害,而何惧一狸乎?以见获于人而遂不能飞,以不能飞而遂为狸所食。然则世之见获于人者,其亦可为深虑也已!
【注】①悬哨,高飞呼哨。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喙啄狸奋:张开
B.雄者知必死度:估计
C.雄已怠矣固:必定
D.当其悬哨云薄:与“厚”相对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缚翅而畜之野则或咎欲出者
B.有深感犹且从师而问
C.知雄必备雌无备吾尝终日思矣
D.以见获人以其无礼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侯家先后得到三只鸽子,其中两只是雌鸽,一只是雄鸽,被狸分三次吃掉;在狸第一次进攻时,雄鸽曾奋力抗争过。
B.狸为了吃掉鸽子采取了种种手段,这些手段依次符合“诱敌骄敌”“穷寇勿追、强而避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策略。
C.悲剧之所以产生,一是鸽持一己之强而不与同辈并力相扶,以致被狸各个击破;二是见获于人,被捆住了翅膀,因而被狸所乘。
D.本文是一篇寓言小品,以叙为辅,以议为主,议论部分始终紧扣故事,抽丝剥茧、层层深入,揭示了“狸鸽相斗”背后蕴藏的意义。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为备,居无何,竟为狸所食。
(2)兵法所谓诱之骄之者也。
(3)狸所为悉合于兵法,鸽乃游其术中而不悟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隽不疑字曼倩,渤海人也。治《春秋》,为郡文学,进退必礼,名闻州郡。
武帝末,郡国盗贼群起,暴胜之为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督课郡国。东至海,以军兴诛不从命者,威振州郡。胜之素闻不疑贤,至勃海,遣吏请与相见。不疑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门下欲使解剑,不疑曰:“剑者,君子武备,所以卫身,不可解。请退。”吏白胜之。胜之开阁延请,望见不疑容貌尊严,衣冠甚伟,胜之徒履起迎。登堂坐定,不疑据地曰:“窃伏海濒,闻暴公子威名旧矣,今乃承颜接辞。凡为吏,太刚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树功扬名,永终天禄。”胜之知不疑非庸人,敬纳其戒,深接以礼意,问当世所施行。门下诸从事皆州郡选吏,侧听不疑,莫不惊骇。至昏夜,罢去。胜之遂荐不疑,征诣公车,拜为青州刺史。
久之,武帝崩,昭帝即位,而齐孝王孙刘泽交结郡国豪杰谋反,欲先杀青州刺史。不疑发觉,收捕,皆伏其辜。擢为京兆尹,赐钱百万。京师吏民敬威信。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辄问不疑;“有所平反,活几何人?”即不疑多有所平反,母喜笑,为饮食语言异于他时;或亡所出,母怒,为之不食。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
始元五年,有一男子乘黄犊车,建黄旐,衣黄襜褕,著黄冒,诣北阙,自谓卫太子。公车以闻,诏使公卿、将军中二千石杂识视。长安中吏民聚观者数万人。右将军勒兵阙下,以备非常。丞相御史中二千石至者立并莫敢发言。京兆尹不疑后到,叱从吏收缚。或曰:“是非未可知,且安之。”不疑曰:“诸君何患于卫太子!昔蒯聩违命出奔,辄距而不纳,《春秋》是之。卫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今来自诣,此罪人也。”连送诏狱。
天子与大将军霍光闻而之,曰:“公卿大臣当用经术明于大谊。”由是名声重于朝廷,在位者皆自以不及也。大将军光欲以女妻之,不疑固辞,不肯当。久之,以病免,终于家。
(选自《汉书·卷七十一》)
【注】旐(zhào):上面画着龟蛇的旗子。②襜褕(chānyú):古代一种较长的单衣。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盛服至门上谒:拜见
B.胜之遂荐不疑表:表面上
C.右将军勒兵阙下,以备非常非常:意外的变故
D.天子与大将军霍光闻而之嘉:嘉奖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进退必礼斧斤时入山林
B.君子武备,所以卫身吾所以为此者
C.太刚折,太柔则废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D.京师吏民敬威信皆出于此乎

以下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能体现隽不疑做事刚柔之道的一组是()
①治《春秋》,为郡文学②带櫑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
③胜之徒履起迎④不疑为吏,严而不残
⑤亡不即死,今来自诣,此罪人也⑥不疑固辞,不肯当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隽不疑是渤海郡人,在整个渤海郡闻名,暴胜之一向听说隽不疑贤能,就派遣差役邀请隽不疑和他相见。隽不疑盛服到暴胜之门上拜见。
B.隽不疑对暴胜之说,大凡做官的,应该用恩惠来推行威信,然后建立自己的功绩,远扬自己的威名。暴胜之恭敬地采纳了他的告诫。
C.汉昭帝登基,齐孝王的孙子刘泽勾结渤海郡有名望的人造反,想先杀了青州刺史。刚开始隽不疑就知道了,逮捕了他们,他们都低头供认自己的罪行。
D.天子和大将军霍光赞赏隽不疑“运用经术明晓大义”,隽不疑受到敬重,大将军霍光认为自己比不上他,想把自己女儿嫁给他,隽不疑不肯承受。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国盗贼群起,暴胜之为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督课郡国。
(2)即不疑多有所平反,母喜笑,为饮食语言异于他时;或亡所出,母怒,为之不食。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褚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亮幼聪敏好学,善属文。博览无所不至;经目必记于心。喜游名贤,尤善谈论。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商榷文章,深异之。陈后主闻而召见,使赋诗,江总及诸辞人在坐,莫不推善。祯明初,为尚书殿中侍郎。陈亡,入隋为东宫学士。大业中,授太常博士。
时炀帝将改置宗庙,亮奏议曰:“今若依周制,理有未安,杂用汉仪,事难全采,谨详立别图附之。”议未行,寻坐与杨玄感有旧,左迁西海郡司户。时京兆郡博士潘徽亦以笔札为玄感所礼,降威定县簿。当时寇盗纵横,六亲不能相保。亮与同行,至陇山,徽遇病终,亮亲加棺敛,瘗之路侧,慨然伤怀,遂题诗于陇树,好事皆传写讽诵,信宿遍于京邑焉。薛举号陇西,以亮为黄门侍郎,之机务。及举灭,太宗闻亮名,深加礼接,从容自陈。太宗大悦,赐物二百段、马四匹。从还京师,授秦王文学。
时高祖以寇乱渐平,每冬畋狩。亮上疏谏曰:“臣闻尧鼓纳谏,舜木求箴,茂克昌之风,致升平之道。伏惟陛下应千祀之期,拯百王之弊,平壹天下,劬劳帝业,旰食思政,废寝忧人。用农隙之余,遵冬狩礼。获车之所游践,虞旗之涉历,网唯一面,禽止三驱,纵广成之猎士,观上林之手搏,斯固畋弋之常规,而皇王之壮观。至于亲逼猛兽,臣窃惑之。何者?筋力骁悍,爪牙轻捷。连弩一发,未必挫其凶心;长戟才捴,不能当其愤气。虽孟贲抗左,夏育居前,然惊轶,事生虑表。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高祖甚纳之。
太宗每有征伐,亮常侍从,军中宴筵,必预欢赏,从容讽议,多所裨益。又与杜如晦等十八人为文学馆学士,十六年,进爵为侯,食邑七百户。后致仕归于家。卒时年八十八。太宗甚悼惜之,不视朝一日,赠太常卿,陪葬昭陵,谥曰康。
(《旧唐书》)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惊轶卒:士兵
B.之机务委:委托
C.薛举号陇西僭:超越
D.属车之后乘骇:惊吓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好事皆传写讽诵今项庄拔剑舞
B.用农隙之余,遵冬狩礼臣壮也,犹不如人
C.从容自陈不如善遇之
D.虞旗之涉历而人之罕至焉

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能体现褚亮“从容讽议”的一组是()
①江总及诸辞人在坐,莫不推善②今若依周制,理有未安
③慨然伤怀,遂题诗于陇树④至于亲逼猛兽,臣窃惑之
⑤连弩一发,未必挫其凶心⑥小臣怯懦,私怀战栗。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亮是杭州钱塘人,幼小时就聪敏好学,善于写文章,博览群书,过目不忘。陈灭亡后,归顺隋朝任东宫学土,大业年间,授任太常博土。
B.褚亮因和杨玄感有交情而获罪,降为西海郡司户,和潘徽同行,走到陇山,潘徽得病去世,褚亮亲自为他买棺收殓,埋葬在路边。
C.薛举在陇西称帝号,任用褚亮为黄门侍郎。等到薛举灭亡,太宗听到褚亮的名声,对他深加礼遇,褚亮跟随太宗回到京师,被任命为秦王文学。
D.太宗很认真地听取并采纳褚亮关于冬天狩猎的建议,封褚亮与杜如晦等十八人为文学馆学士。褚亮终年八十八岁,太宗非常悲痛惋惜,一天没有上朝。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喜游名贤,尤善谈论。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商榷文章,深异之。
(2)太宗每有征伐,亮常侍从,军中宴筵,必预欢赏,从容讽议,多所裨益。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全义,字国维,濮州临濮人。祖琏,父诚,世为田农。全义少为县署役夫,尝令所辱。黄巢起冤句。全义亡入巢军。巢入长安,以全义为吏部尚书,充水运使。巢败,依诸葛爽于河阳,屡有战功,爽表为泽州刺史。爽卒,事其子仲方,仲方为留后,表全义为河南尹。梁祖建号,以全义兼河阳节度使,封魏王。性勤俭,善抚军民,虽贼寇充斥,而劝耕务农,由是仓储殷积。全义初至洛,井邑穷民,不满百户。于麾下百人中,选可使者一十八人,命之曰屯将。每人给旗一口,榜一道,令招农户耕种,民之来者抚之,无重刑,无租税,流民之归浙众。王命农隙,选丁夫授以弓矢枪剑,为坐作进退之法。行之一二年,每屯增户。大者六七千, 次者四千,下之二三千,共得丁夫闲弓矢、枪剑者二万余人。有贼盗即时擒捕之,刑宽事简, 远近归之如市。耕且战,岁垦辟,招复流散,待如子。五年之内,号为富庶。每农祥劝耕之始,全义必自立畎亩,以酒食。数年之间,京畿无闲田,编户五六万。乃筑垒于故市,防外寇。全义每喜民力耕织者,某家今年蚕麦善,去都城一舍之内,必马足及之,悉召其家老幼,亲慰劳之,赐以酒食茶彩,丈夫之布裤,妇人裙衫。每观秋稼,见田中无草者,必下马命宾客观之,召田主慰劳之,赐之衣物。若见禾中有草,地耕不熟,立召田主集众诘之。民诉以牛疲或阙人耕锄,则田边下马,立召其邻责之曰:“此少人牛,何不众助之?”邻皆伏罪,即赦之。自是洛阳之民无远近,民之少牛者相率助之,少人者亦然。
田夫田妇,相劝以耕桑为务,是以家有蓄积,水旱无饥民。天成初,薨于洛阳私第,年七十五,谥忠肃。
(节选自《旧五代史·张全义传》)
【注】①冤句:今山东菏泽。②梁祖建号:梁太祖朱温建立后梁。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之来者抚之绥:安抚
B.且耕且战,岁垦辟滋:增加
C.全义必自立畎亩,以酒食饷:犒劳
D.丈夫之布裤,妇人裙衫遗:遗失

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尝令所辱若属皆且所虏
B.招复流散,待如子愿得将军首以献秦王
C.耕且战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D.乃筑垒于故市,防外寇诸侯公子贤,多客

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能体现张全义勤于政事的一项是()
①祖琏,父诚,世为田农②每人给旗一口,榜一道,令招农户耕种
③巢入长安,以全义为吏部尚书④有贼盗即时擒捕之,刑宽事简
⑤每农祥劝耕之始,全义必自立畎亩⑥选丁夫授以弓矢枪剑,为坐作进退之法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全义是濮州临濮人,黄巢攻入长安,任命张全义为吏部尚书,兼任水运使。后来又到河阳依附诸葛爽,诸葛爽上表推荐张全义为河南尹。
B.梁太祖建国,任命张全义兼任河阳节度使,封魏王,在张全义的治理下,每屯都增加了户数。五年之内,他所治理之地便被称为富庶之地。
C.张全义总是喜欢努力耕织的百姓,某家今年养蚕种麦很好,如果在距离京城三十里之内,他都一定要骑马赶去,把这家人全家老幼一起召来,亲自慰劳他们。
D.百姓若拿耕牛疲乏或缺乏人丁耕锄来申诉,他就立刻召集那人的邻居并责备他们。从此洛阳的百姓无论远近,对缺少耕牛和人力的人家都竭力帮助。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勤俭,善抚军民,虽贼寇充斥,而劝耕务农,由是仓储殷积。
(2)田夫田妇,相劝以耕桑为务,是以家有蓄积,水旱无饥民。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颍滨遗老姓苏氏,名辙,字子由。年十九举进士,释褐。二十三举直言,仁宗亲策之廷。时上春秋高,始倦于勤。辙因所问,极言得失。策入,辙自谓必黜。然考官司马君实第以三等,范景仁之。蔡君谟曰:“吾三司使也。司会之言,吾愧之而不敢怨。”惟胡武平以为不逊,力谓黜之。上不许,曰:“以直言召人,而以直弃之,天下谓我何?”宰相不得已,置之下第,除商州军事推官
是时先君被命修《礼书》,而兄子瞻出签书凤翔判官,傍无侍子。辙奏乞养亲。三年,子瞻解还,辙始求为大名推官。逾年,先君捐馆舍。及除丧,神宗嗣位既三年矣,求治甚急。辙以书言事,即日召对延和殿。时王介甫新得幸,以执政领三司条例。上以辙为之属,不敢辞。
六年春,诏除尚书右丞,辙上言:“臣幼与兄轼同受业先臣,薄佑早孤。凡臣之宦学,皆兄所成就。今臣蒙恩与闻国政,而兄亦召还,本除吏部尚书,复以臣故, 改翰林承旨。臣私意,尤不遑安,况兄轼文学政事,皆出臣上。臣不敢远慕古人举不避亲,只乞寝臣新命,得与兄同备从官,竭力图报,亦未必无补也。”不听。
逾年迁门下侍郎。时吕微仲与刘莘老为左右相。微仲直而暗,莘老曲意事之,事皆决于微仲。惟进退士大夫,莘老阴窃其柄,微仲不悟也。辙居其间,迹危甚。莘老昔为中司,台中旧僚,多之用,前后非意见攻。宣仁后觉之,莘老以罪去。
门复理旧学,于是《诗》《春秋传》《老子解》《古史》四书皆成。尝抚卷而叹,自谓得圣贤之遗意。缮书而藏之,顾谓诸子:“今世已矣,后有达者,必有取焉耳。”家本眉山,贫不能归,先君之葬在眉山之东,昔尝约祔于其廋,虽远不忍负也,是累诸子矣。予居颍州六年,岁在丙戌,秋九月,阅箧中旧书,得平生所为,惜其久而忘之也,乃作《颍滨遗老传》,凡万余言。已而自笑曰:“此世间得失耳,何足以语达人哉!”
(节选自苏辙《颍滨遗老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辙自谓必黜见:看见
B.范景仁之难:感到为难
C.而兄亦召还适:恰好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辙奏乞养亲尔其无忘父之志
B.臣私意,尤不遑安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
C.台中旧僚,多之用不足外人道也
D.是累诸子矣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能体现苏辙“孝悌”品德的一项是()
①司会之言,吾愧之而不敢怨②子瞻解还,辙始求为大名推官
③时王介甫新得幸,以执政领三司条例④凡臣之宦学,皆兄所成就
⑤兄轼文学政事,皆出臣上⑥昔尝约祔于其廋,虽远不忍负也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④⑤⑥ D.①③④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颍滨遗老姓苏辙二十三岁时被推举参加“直言”考试,宋仁宗当时仁宗年纪大了,对政事的辛劳感到疲倦。苏辙趁着皇帝的询问,尽力去论说政事的得失。
B.神宗即位三年,急于使天下平安,苏辙上书谈论政事,当天就在延和殿被召见并回答了皇上的相关询问。皇上让苏辙做王安石的下属,王安石不同意。
C.元祐六年,皇帝下诏任命苏辙担任尚书右丞,苏辙上奏说想和哥哥一同任侍从官,竭尽能力知恩图报,但皇上没有听从。
D.苏辙闭门在家完成了《诗》《春秋传》《老子解》《古史》四部书。曾经抚摸着书卷感叹不已,认为后代有这方面专长的人,一定会从书里获取他需要的东西。
D.门复理旧学杜:关闭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直言召人,而以直弃之,天下谓我何?”宰相不得已,置之下第,除商州军事推官。
(2)微仲直而暗,莘老曲意事之,事皆决于微仲。惟进退士大夫,莘老阴窃其柄,微仲不悟也。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曹锡宝,字鸿书,一字剑亭,江南上海人。乾隆初,以举人考授内阁中书,充军机处章京。资深当侍读,锡宝辞。二十二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母忧归,病疡,数年愈。三十一年,散馆,改刑部主事。再迁郎中。授山东粮道。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以大学士阿桂奏令,入四库全书馆。自效书成以国子监司业升用。
居三年,上以锡宝补司业无期,特授陕西道监察御史。时协办大学士和珅执政,其奴刘全恃势营私,衣服、车马、居室皆逾制。锡宝将论劾,侍郎南汇吴省钦与锡宝同乡里,闻其事,和坤方从上热河行在,驰以告和珅,令全毁室,衣服、车马有逾制,皆无迹。锡宝疏至,上诘和珅。和珅言平时戒约严,或扈从日久渐生事,乞严察重惩。乃命留京办事王大臣召锡宝问状,又令步军统领遣官锡宝至全家察视,无迹,锡宝自承冒昧。上召锡宝诣行在面诘,锡宝奏全倚势营私,未有实迹,第为和坤“杜渐防微”。复谕军机大臣,大学士梁国治等覆询,锡宝又承“杜渐防微”语失当,请治罪。下部议,当左迁。上手诏略言:“平时用人行政,不肯存逆诈亿不信之见。若委用臣工不能推诚布公,猜疑防范,据一时无根之谈,遽入人以罪,使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断无此政体。锡宝未察虚实,以书生拘迂之见,託为正言陈奏,姑宽其罚,改革职留任。”五十七年,卒。
仁宗亲政,诛和坤,并籍全家,乃追思锡宝直言,谕曰:“故御史曹锡宝,尝劾和坤奴刘全倚势营私,家赀丰厚。彼时和珅声势薰灼,举朝无一人敢于纠劾,而锡宝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诤臣。今和珅治罪后,并籍全家,赀产至二十馀万。是锡宝所劾不虚,宜加优奖,以直言。锡宝赠副都御史,其子江视赠官予荫。”锡宝,一士从子,再世居台省,敢言名。家有瓮,焚谏草,江尝乞诸能文者为诗歌,传一时云。
(《清史稿》)
注:①散馆:明清时期庶吉士学习期满称“散馆”。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资深当侍读擢:提拔
B.皆无迹匿:隐藏
C.令步军统领遣官锡宝至全家从:随从
D.宜加优奖,以直言旌:表扬、表彰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母忧归愿得将军之首献秦王
B.数年愈今其智反不能及
C.令全毁远而无所至极邪
D.猜疑防范绝江河

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能体现曹锡宝得到皇帝器重的一项是()
①乾隆初,以举人考授内阁中书②命来京以部属用
③是锡宝所劾不虚,宜加优奖④或扈从日久渐生事,乞严察重惩
⑤自效书成以国子监司业升用⑥锡宝赠副都御史,其子江视赠官予荫。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锡宝在乾隆初年,凭借举人身份考取功名。乾隆三十一年,曹锡宝在庶常馆学习期满,改任刑部主事,再次升官担任郎中。被授予山东粮道一职。
B.协办大学士和珅的奴仆刘全依仗权势谋求私利,衣服、车马、居室都超出了规格,曹锡宝打算论告弹劾,和珅同乡吴省钦把这件事告诉了和珅。
C.皇上让军机大臣、大学士梁国治等人审察询问,曹锡宝请求给自己治罪。皇帝亲手写了诏书,说“姑且宽恕他的罪行”。
D.仁宗诛杀了和珅后,回想起曹锡宝的直言进谏,下诏说“整个朝廷没有一个人敢于举发弹劾,而惟独曹锡宝能够严辞上奏皇上,不愧是一个谏诤之臣”。

将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上召锡宝诣行在面诘,锡宝奏全倚势营私,未有实迹,第为和坤“杜渐防微”。
②据一时无根之谈,遽入人以罪,使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断无此政体。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