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日,全国妇联、老龄办共同发布新二十四孝行为标准后;2013年7月1日实施的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又规定:子女必须常回家看看。
材料二 郞朗,当今中国著名的青年钢琴家,小时候有一次因为回家晚了,耽误了练琴,父亲一怒之下抓住他就揍了起来;已经成名的郞朗回忆被打的经历,对父母没有任何怨恨。郞朗说:“打骂孩子固然不对,但做孩子的不用怀疑父母对你的爱!”
(1)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子女常回家看看”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回答,如果你遇到父母的教育方式不恰当时,你会怎么做?
学习完《在承担责任中成长》一课后,思想品德课老师准备组织同学们去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科代表陈明着手为此次活动设计了一个活动方案。
慰问敬老院老人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 |
|
活动时间 |
2011年×月×日 |
活动地点 |
敬老院 |
活动准备 |
|
活动过程 |
|
活动总结 |
(1)请你策划:帮助陈明在活动目的、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和活动总结栏内填上相应的内容。
(2)请你说明:明确活动目的、进行活动总结有什么作用。
下列镜头里有你吗?
镜头一:一位同学上学迟到,受到老师的批评,嘴里嘟哝着:“都怪妈妈没有及时叫醒我。”
镜头二:一位同学拿着物理试卷,心里暗暗地埋怨:“物理老师讲课特没劲儿,我一点儿兴趣都没有,能考好才怪呢。”
镜头三:放学后进行大扫除,一位男同学抱着球对正在打扫卫生的同学说:“你们替我干吧,我要去练球。”
镜头四:一位女同学在实验室里把试管打碎了,她悄悄地对旁边的同学说:“别吱声,就当不知道。”
(1)上述镜头中的同学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2)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3)遇到上述情况,我们应当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李小桐刚到七年级4班时,身体虚弱,性格内向。她沉默寡言,从不回答老师的课堂提问,从不和其他同学交往,处处缩手缩脚,小心翼翼。看到这种状况,同学们十分着急。于是,大家热情地接近她,鼓励她,拉她参加课外兴趣小组,“逼”她参加班上的文艺演出,还邀她参加了长跑队。现在,李小桐像换了个人儿似的,活泼开朗,爱说爱笑,乐于交往,身体强壮。她深有体会地说:“没有七年级4班,就没有现在的我。”
请回答:
(1)为什么李小桐深有体会地说“没有七年级4班,就没有现在的我”?
(2)升入初中后,班集体对你的成长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3)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是全班同学的共同责任,为此,请提出至少三条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 中国经济在规模上已经是世界第三。从八国集团(G8)到亚太经合组织(APEC),从美国到欧洲,到处都在谈论:没有中国的参与管理,世界经济的均衡是不可能的。
材料二 美国《时代》杂志2009年12月16日宣布, “中国工人” 作为2009年榜单上的唯一一个群体,当选为该杂志2009年年度人物,排在亚军位置。《时代》评价称,中国经济顺利实现“保八”,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
(1)以上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2)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存在哪些差距?今后应该怎么做?
(3)请你列举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所取得的成就。(至少三例)
15.材料:三十年改革开放风雨兼程,三十年华章浓墨重彩。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热潮中,全市人民同心同德,风发图强,努力克服前进中的艰难险阻,取得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桂林成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经济建设气象更新。
(1)桂林的快速发展,靠的是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试问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2)发展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在家乡发展的进程中,肯定会有困难或问题,你能列举吗?(至少3点)
(3)作为桂林的小主人,请为桂林又好又快的发展出谋划策。(至少提2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