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张顺,民兵部将也。襄阳受围五年,宋闯知其西北一水曰清泥河,源于均、房,即其地造轻舟百艘,以三舟联为一舫,中一舟装载,左右舟则其底而掩覆之。出重赏募死士,得三千。求将,得顺与张贵,俗呼顺曰“矮张”,贵曰“竹园张”,俱智勇,素为诸将所服,俾为都统。出令曰:“此行有死而已,汝辈或非本心,宜亟去,毋败吾事。”人人感奋。
汉水方生,发舟百艘,稍进团山下。越二日,进高头港口,结方阵,各船火枪、火炮、炽炭、巨斧、劲弩。夜漏下三刻,起矴出江,以红灯为识。贵先登,顺殿之,乘风破浪,犯重围。至磨洪滩以上,北军舟师布满江面,无隙可入。众乘锐凡断铁絙攒杙数百,转战百二十里,黎明抵襄城下。城中久绝援,闻救至,踊跃气百倍。及收军,独失顺。越数日,有浮尸溯流而上,被介胄,执弓矢,直抵浮梁,视之顺也,身中四枪六箭,怒气勃勃如生。诸军惊以为神,结冢敛葬,立庙祀之。
张贵既抵襄,襄帅吕文焕力留共守。贵恃其骁勇,欲还郢,乃募二士能伏水中数日不食,使持蜡书赴郢求援。北兵增守益密,水路连锁数十里,列撒星桩,虽鱼虾不得度。二人遇桩即锯断之,竟达郢,还报,许发兵五千驻龙尾洲以助夹击。
刻日既定,乃别文焕下,点视所部军,洎登舟,帐前一人亡去,乃有过被挞者。贵惊曰:“吾事泄矣,亟行,彼或未及知。”复不能衔枚隐迹,乃举炮鼓噪发舟,乘夜顺流断絙破围冒进,众皆辟易。既出险地,夜半天黑,至小新城,大兵邀击,以死拒战。沿岸束荻列炬,火光烛天如白昼。至勾林滩,渐近龙尾洲,遥望军船旗帜纷披,贵军喜跃,举流星火示之。军船见火即前迎,及势近欲合,则来舟皆北兵也。盖郢兵前二日以风水惊疑,退屯三十里,而大兵得逃卒之报,据龙尾洲以逸待劳。贵战已困,出于不意,杀伤殆尽,身被数十枪,力不支见执,卒不屈,死之。乃命降卒四人舁尸至襄,令于城下曰:“识矮张乎?此是也。”守陴者皆哭,城中丧气。文焕斩四卒,以贵祔葬顺冢,立双庙祀之。
(节选自《宋史·卷四百五十·列传二百九》)
下列各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右舟则其底而掩覆之虚:弄空
B.各船火枪置:放置
C.犯重围径:直径
D.乃别文焕下东:向东

下列各项都能表明“张贵勇猛”的一项是(3分)
①被介胄,执弓矢           ②乘风破浪,径犯重围
③大兵邀击,以死拒战       ④出于不意,杀伤殆尽
⑤乘夜顺流断絙破围冒进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⑤

下列各项对原文所做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襄阳被围困五年,宋军为了给城中的守军送给养,于是造了上百艘特殊的船只,选拔了三千勇士,让他们突围进城。
B.张顺、张贵都是民兵部将,一人被称为“矮张”,一人被称为“竹园张”,在军队招募敢死队时,二人被选为敢死队的首领。
C.在给襄阳城的守军送给养时,张贵在前面开路,张顺在后面压阵。结果攻破防线进入城中,发现张顺失踪了。
D.张贵在龙尾洲被北军围住后,仍然拼命杀敌,但终因寡不敌众,被敌军俘虏。因为不屈服,他被杀。

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行有死而已,汝辈或非本心,宜亟去,毋败吾事。
(2)北兵增守益密,水路连锁数十里,列撒星桩,虽鱼虾不得度。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B.越国以鄙远鄙:鄙视,看不起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使的人
D.阙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

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③既东封郑④又欲肆其西封

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封”字不同 B.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封”字也相同
C.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封”字不同 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封”字也不同

下列选项中“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B.或以为死,或以为
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以为得之矣

翻译。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
B.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力)
C.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天赋)
D.虽又槁暴。(“暴”通“曝”,晒干)

下列各句中有两个古今异义词的一组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声非加疾也
C.假舆马者
D.金就砺则利

E. 蚓无爪牙之利
F. 用心一也
下列各组中一词多义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于:寒于(比)水 / 善假于(介词,不译。引进作用)物也 / 取之于(从)蓝
B.而:君子博学而(表递进,并且)日参省乎己 / 则知明而(表并列)行无过矣 / 终日而(表修饰)思矣 / 臂非加长也,而(表转折)见者远/ 锲而(表顺承)舍之 / 积善成德,而(表原因)神明自得
C.者:假舟楫者(代词,……的人)/ 不复挺者(……的原因)
D.焉:风雨兴焉(兼词,意为在这里)/ 圣心备焉(语气词)

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曲中规

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E.用心一也
F.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若)锲而不舍,(则)金石可镂
B.吾尝终日而思(索)矣
C.輮(之)使之然也)
D.輮(之)以(之)为轮)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证明“君子善假于物”的一组是()
①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②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第一段五个比喻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个比喻“青出于蓝”,意思是比喻学生超过老师。
B.第二个比喻“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
C.第三个比喻“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
D.作者在三个比喻的基础上,用“故”归纳上文,又用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说明:肯下功夫,必见成效。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行 衢 道 者 不 至 事 两 君 者 不 容 目 不 能 两 视 而 明 耳 不 能 两 听 而 聪 螣 蛇 无 足 而 飞 鼫 鼠 五技 而 穷。
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注释岁满:任职期满
翻译下面句子
①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
②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
概括杨氏的性格特点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B许君焦、瑕         许:允许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扩张
D阙秦以利晋         阙:削减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焉用亡郑以陪邻   以其无礼于晋
B君知其难也     吾其还也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唯君图之      行李之往来
翻译下面句子
①夫晋,何厌之有?
②失其所与,不知.

根据《孔雀东南飞》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题目。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终老不复取取:通“娶”,迎娶
B.其日牛马嘶 牛马:牛和马
C.汝岂得自由自由:自作主张
D.足以荣汝身荣:使……荣耀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为诗云尔时时为安慰
B.非为织作迟 自名为鸳鸯
C.始尔未为久纫秋兰以为佩《离骚》
D.阿母为汝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及时相遣归 B.会不相从许
C.嬉戏莫相忘 D.仰头相向鸣

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谢家事夫婿

A.谢家来贵门 B.阿母谢媒人
C.使君谢罗敷      D.多谢后世人

下列文言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何言复来还

A.为仲卿母所谴 B.徘徊庭树下
C.恐年岁之吾与 D.又重之以修能

翻译下面—段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宋)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闻者叹服。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节选自《宋史·吕蒙正传》)
①欲因公弟献以求知
②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