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傅岐字景平,仕梁,起家南康王左常侍,后兼尚书金部郎,母忧去职,居丧尽礼。服阕后疾久之,复除始新令。县人有因斗相殴而死,死家诉郡,郡其仇人,考掠备至,终不咎。郡乃移狱于县,岐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法当偿死,会冬节至,岐乃放其还家。狱曹掾固争曰:“古者有此,今不可行。”岐曰:“其若信,县令当坐。”竟如期而反。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岐后去县,人无老少皆出境拜送,号哭闻数十里。至都,除延尉正,入兼中书通事舍人,累迁安西中记室,兼舍人如故。
岐美容止,博涉能占对。大同中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常遣岐接对焉。太清元年,累迁太仆,司农卿,舍人如故。岐在禁省十余年,机事密勿,亚于朱异。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北)魏。二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左卫朱异曰:“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岐独曰:“(北魏)高澄既新得志,何事须和?必是设间,故令贞阳遣使。若许通好,正是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今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和不可许。”异等固执,帝遂从之。及遣使,魏果举兵入寇。
三年,迁中领军,舍人如故。二月,(北魏)侯景于阙前通表,乞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当解围还镇。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岐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送之。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岐独言于众曰:“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及景背盟,莫不叹服。寻有诏,以岐勤劳,封南丰县侯。固辞不受。宫城失守,岐带疾出围,卒于宅。
(节选自《南史·循吏传》,列传第六十)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服阕后疾久之废:中止。
B.郡其仇人录:记录。
C.终不咎引:承认。
D.其若信负:违背。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傅岐有远见的一组是(    )
①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     ②必是设间,故令贞阳遣使
③和不可许                 ④求遣召宣城王出送
⑤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     ⑥宫城失守,岐带疾出围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岐讲孝道并以诚信待人。母亲去世而离职,居丧期间备尽丧礼;有个囚犯按刑法应抵命,傅岐放他回去探家,那人竟然也能守信按期限返回。
B.傅岐在做地方官时深得百姓爱戴。他离开始新县时,人们不分老少都走出县境跪拜送别,哭喊声几十里外都能听到;傅岐回到都城后得到升迁。
C.傅岐做事勤勉并有见识。他在禁省内十多年,处理机要事务十分勤勉;在萧明派使者回来陈述魏国想要互通友好一事的看法上,更是与众不同。
D.傅岐在原则问题上敢于坚持己见。北魏的侯景要和梁订立盟约,请宣城王出城送行,傅岐坚决制止要宣城王出城送行的做法,主张派石城公送行。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乃移狱于县,岐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
(2)左卫朱异曰:“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邓元义妻
后汉南康邓元义,父伯考为尚书仆射。元义还乡里,妻留事姑,甚谨。姑憎之,幽闭空室,节其饮食。羸露日困,终无怨言。时伯考怪而问之,元义子朗时方数岁,言母不病,但苦讥耳。伯考流涕曰:“何意亲姑,反为此祸?”遣归家,更嫁为应华仲妻。仲为将作大匠,妻乘朝车出,元义于路旁观之,谓人曰:“此我故妇,非有他过,家夫人遇之实酷,本自相贵。”其子朗,时为郎,母与书,皆不答,与衣裳,辄以烧之。母不以介意。母欲见之,乃至亲家李氏堂上,令人以他词请朗。朗至,见母,再拜涕泣,因起,出。母追谓之曰:“我几死。自为汝家所弃,我何罪过,乃如此耶!”因此遂绝。(选自干宝《搜神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伯考怪而问之怪:责怪
B.羸露日困,终无怨言羸露:瘦弱得露出骨头
C.母与书,皆不答答:回信
D.令人以他词请朗他词:托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元义子朗时方数岁,言母不病,但苦讥耳 ②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俯
B.①此我故妇,非有他过 ②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C.①与衣裳,辄以烧之 ②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D.①朗至,见母,再拜涕泣,因起,出 ②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邓元义妻贤惠的一组是( )
①妻留事姑,甚谨 ②姑憎之,幽闭空室,节其饮食③羸露日困,终无怨言④遣归家,更嫁为应华仲妻 ⑤家夫人遇之实酷,本自相贵⑥母不以介意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③⑤⑥ D.①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元义妻被休,仅仅是因为“姑憎之”,毫无道理可言,妇女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可见一斑。
B.邓元义妻被婆婆虐待得瘦弱不堪,邓元义起初以为她病成那样,他儿子邓朗虽然才几岁,也知道母亲不是生病,而是因为饥饿。
C.邓元义妻离开邓家后时常想念儿子,又是写信,又是送衣服,并想方设法见到儿子,但儿子的态度让她失望,最后便断绝了往来。
D.邓朗幼时尚能同情母亲,长大为官后却变得冷酷。由此可见,封建礼教不仅压迫妇女,也毒化了社会风气。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何意亲姑,反为此祸?
②我几死。自为汝家所弃,我何罪过,乃如此耶!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始伍员与申包胥为交,员之亡也,谓包胥曰:“我必覆楚。”包胥曰:“我必存之。”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申包胥亡于山中,使人谓子胥曰:“子之报仇,其以甚乎!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僇人死,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五子胥曰:“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于是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于秦。秦不许。包胥立于秦庭,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其声。秦哀公怜之,曰:“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 乃遣车五百乘救楚击吴。六月,败吴兵于稷。会吴王久留楚求昭王,而阖庐弟夫概乃亡归,自立为王。阖庐闻之,乃释楚而归,击其弟夫概。夫概败走,遂奔楚。楚昭王见吴有内乱,乃复入郢。封夫概于堂谿,为堂谿氏。楚复与吴战,败吴,吴王乃归。
后二岁,阖庐使太子夫差将兵伐楚,取番。楚惧吴复大来,乃去郢,徙于鄀。当是时,吴以伍子胥、孙武之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必覆楚覆:颠覆
B.为我谢申包胥曰谢:致歉
C.楚虽无道道:道德,道义
D.楚惧吴复大来,乃去郢,徙于鄀去:到……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员之亡也,谓包胥曰 ②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B.①子之报仇,其以甚乎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C.①楚复与吴战,败吴,吴王乃归 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①吴以伍子胥、孙武之谋,西破强楚 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申包胥存楚的决心和行动的一组是( )
①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 ②于是申包胥走秦告急③包胥立于秦庭,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其声 ④六月,败吴兵于稷⑤包胥曰:“我必存之。” ⑥申包胥亡于山中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伍子胥掘墓鞭尸,表现了他对楚平王的深仇大恨,而这种怀恨发誓“覆楚”的举动,虽然是可以理解的,但也稍嫌过分了点。
B.申包胥尽管曾与伍子胥为友,但在国家面临存亡之际,毅然弃私情而全大义,体现了他因公废私、不失大节的崇高精神。
C.阖庐在两国交兵之际从敌军中解脱出来攻打他的弟弟,迫使其弟投奔敌国,增强了敌国的力量,这无异于为渊驱鱼。
D.申包胥站在秦国朝堂上,日夜痛哭,七天七夜没有停止,从而打动了秦哀公,促使秦国出兵救楚。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②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父母,顾妻子     顾:怀念 B.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表:表扬
C.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称:称道 D.仲尼厄而作《春秋》   厄:困穷

句式与“文王拘而演《周易》”相同的一项是()

A.洎牧以谗诛 B.石之铿然有声者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述作者历引古代一些仁人志士被辱著书的例子的目的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贺知章传
贺知章字季真,赵州永兴人。性旷夷,善谭说,与族姑子陆象先善。象先尝谓人曰:“季真清谭风流,吾一日不见,则鄙吝生矣。”
证圣初,擢进士,超拔群类科,累迁太常博士。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表知章及徐坚、赵冬曦入院,撰《六典》等书,累年无功。开元十三年,迁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一日并谢。宰相源乾曜语说曰:“贺公两命之荣,足为光宠;然学士、侍郎孰为美?”说曰侍郎衣冠之选然要为具员吏学士怀先王之道经纬之文然后处之此其为间也。玄宗自为赞赐之。迁太子右庶子,充侍读。
申王薨,诏选挽郎,而知章取舍不平,荫子喧诉,不能止,知章梯墙出首以决事,人皆靳之,坐徙工部。肃宗为太子,知章迁宾客,授秘书监,而左补阙薛令之兼侍读。时东宫官积年不迁,令之书壁,望礼之薄,帝见,复题“听自安者”。令之即弃官,徒步归乡里。
知章晚节尤诞放,遨嬉里巷,自号“四明狂客”及“秘书外监”。每醉,辄属辞,笔不停书,咸有可观,未始刊饬。善草隶,好事者具笔研从之,意有所惬,不复拒,然纸才十数字,世传以为宝。
天宝初,病,梦游帝居,数日寤,乃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许之,以宅为千秋观而居。又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既行,帝赐诗,皇太子百官饯送。擢其子曾子为会稽郡司马,赐绯鱼,使侍养。卒,年八十六。肃宗乾元初,以雅旧,赠礼部尚书。
              (选自欧阳修、宋祁编撰的《新唐书•贺知章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知章及徐坚             表:上表推荐
B.侍郎衣冠之选             衣冠:衣着,穿戴。
C.人皆靳之,坐徙工部          靳:嘲笑,奚落
D.令之书壁,望礼之薄          望:埋怨,怨恨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贺公两命之荣,足为光宠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B.以宅为千秋观而居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C.与族姑子陆象先善      秦伯说,与郑人盟
D.以雅旧,赠礼部尚书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曰/侍郎衣冠之选/然要为具员吏学士/怀先王之道/经纬之文/然后处之/此其为间也
B.说曰/侍郎衣冠之选/然要为具员吏/学士怀先王之道/经纬之文/然后处之/此其为间也
C.说曰/侍郎衣冠之/选然要为具员吏/学士怀先王/之道经纬/之文然后处之/此其为间也
D.说曰/侍郎衣冠之选/然要为具员/吏学士怀先王之道/经纬之文然后处之/此其为间也

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知章考中进士后,在仕途上平步青云,先后担任过太常博士、礼部侍郎、太子宾客、礼部尚书等职务。
B.本文为《贺知章传》,记叙中却插入了薛令之辞官回家之事,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衬托贺知章当时所受恩宠之深。
C.贺知章不仅诗文精佳,且书法品味颇高,尤擅草隶,他的寥寥十几个字的书法作品被当时人们视为珍宝收藏流传。
D.不论是玄宗还是肃宗,都很赏识贺知章,他不仅有在任时的“一日并谢”的恩宠,也有辞官回家时“帝赐诗”的厚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①卷,类冗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库。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②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
注:①沈:弄脏。②狃:因袭。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询问
B.素与郭善,登门造访友好
C.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玩味
D.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 记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