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氮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物之一,消除氮氧化物的方法有多种。

(1)利用甲烷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已知:
CH4 (g)+4NO2(g)=4NO(g)+CO2(g)+2H2O(g)   △H =-574 kJ/mol
CH4(g)+4NO(g) = 2N2(g)+CO2(g)+2H2O(g)  △H =-1160 kJ/mol
则CH4 将NO2 还原为N2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利用NH3催化还原氮氧化物(SCR技术)。该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烟气氮氧化物脱除技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g)+NO(g)+NO2(g)   2N2(g)+3H2O(g) ΔH < 0
为提高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1条即可)。
(3)利用ClO2氧化氮氧化物。其转化流程如下:
NONO2N2
已知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2NO+ ClO2 + H2O = NO2 + HNO3 + HCl,则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生成11.2 L N2(标准状况),则消耗ClO2          g 。
(4)利用CO催化还原氮氧化物也可以达到消除污染的目的。
已知质量一定时,增大固体催化剂的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如图是反应2NO(g) + 2CO(g)2CO2(g)+ N2(g) 中NO的浓度随温度(T)、等质量催化剂表面积(S)和时间(t)的变化曲线。据此判断该反应的△H     0 (填“>”、“<”或“无法确定”);催化剂表面积S1     S2 (填“>”、“<”或“无法确定”)。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有关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 探究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描述一个原子轨道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填量子符号)。
3d能级中原子轨道的电子层数是________,该能级的原子轨道最多可以有________个空间伸展方向,最多可容纳________个电子。

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于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3A(g)+B(g)xC(g)+2D(g),经5 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 mol/L,c(A)∶c(B)=3∶5,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 mol/(L·min)。求:
(1)此时A的浓度c(A)=________mol/L,反应开始前容器中的A、B的物质的量:n(A)=n(B)=________mol;
(2)前5 min内用B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B)=________mol/(L·min);
(3)化学反应方程式中x的值为________。
(4)5 min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________。

已知A、B、C、X、Y、Z、W为短周期的七种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原子半径最小,B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C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Z和C同主族;X、Y、W三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且三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均能生成盐和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Z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______周期,___________族;
(2)写出BC2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W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BC2和X2C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X、Y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之间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化合物BA4的空间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BA4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周期表中与W上下相邻的同族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中,沸点最高的是,(填氢化物化学式),原因是

现有如下两个反应:
A. NaOH+HCl=NaCl+H2OB. 2FeCl3+Cu=2FeCl2+CuCl2
(1)根据两反应本质,判断能否设计成原电池:
A._________,B.__________(选择“能”或“不能”);
(2)如果可以,则写出正、负极材料及其电极反应式:
负极材料________,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
正极材料________,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

把煤作为燃料可通过下列两种途径获得热量:
途径I:直接燃烧:C(s)+O2(g)CO2(g) (放热393.5kJ)
途径Ⅱ:先制成水煤气,再燃烧水煤气:
C(s)+ H2O(g)CO(g)+H2(g) (吸热131.5kJ)
CO(g)+1/2O2(g)CO2(g), H2(g)+ 1/2O2(g)H2O(g) (共放热525kJ)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途径I放出的总热量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途径Ⅱ放出的总热量。
(2)在制水煤气的反应里,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______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因此在反应时,反应物就需要______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
(3)途径I中通常将煤块粉碎、经脱硫处理、在适当过量的空气中燃烧,这样处理的目的是
①使煤充分燃烧,提高能量的转化率②减少SO2的产生,避免造成“酸雨”
③减少有毒的CO产生,避免污染空气④减少CO2的产生,避免“温室效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