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伏①念臣赋性②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③病在膏肓,命垂④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⑤,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⑥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自表后主》
( 注:《自表后主》是诸葛亮在临死前给刘禅的肺腑之言。
①伏:对皇帝上表时表示自己趴在地上不敢起来。敬词。②赋性:天。③何期:谁料。④垂:悬挂。今人常说命悬一线,即此意。⑤寰宇:天下。⑥屏黜:摒弃,排斥,这里指罢免。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耕于南阳(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
己爱民     (                     )④仰于官(                 )
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C.咨臣以当世之事 D.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                                                                   
②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 
译文:                                                                   
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答:       
甲、乙两文共同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答出两点即可)
答:                                      
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谋臣,杜甫曾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形容诸葛亮对蜀国的尽心竭力,说明诸葛亮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教育后代时,诸葛亮也同样十分严格,他在临终前写给8岁的儿子诸葛瞻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其中有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为一个人须恬谈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成为许多人修身养性的案头名句!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陈太丘与友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2)相而去 _________________
(3)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4)元芳入门不_________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方是从哪两个方面说陈太丘的朋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选文,完小题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可爱者甚()
4分)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纯孝之报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④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⑥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铛(chēnɡ):平底浅锅。②贮录:储存,收存。③遗(wèi):给予。④袁府君:袁山松,晋朝吴郡太守,孙恩攻沪渎,袁山松固守,城陷而死。⑤未展:来不及。⑥军人:这里指官军。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母好铛底焦饭()⑵袁府君即日便()
对划线句“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每次煮饭,(陈遗)就把焦饭收存起来,带回家给母亲吃。
B.每天煮饭,(陈遗)就把焦饭储存起来,剩下的给母亲吃。
C.每次煮饭,(陈遗)就把焦饭收存起来,带回家归还给母亲。
D.每天煮饭,(陈遗)不会把焦饭储存起来,而是带回家给母亲吃。

请就选文写一句富有文采的读后感言。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3)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4)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下列各组加点词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臣卑鄙 咨臣当世之事
B.全性命于乱世富贵,无相忘
C.三臣于草庐之中 将军宜枉驾
D.不效则治臣罪 策不以其道

翻译下列的子。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表明作者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句子是:,作者叙述自己的经历,目的是


《鹤林玉露》(节选)
胡澹庵①见杨龟山②,龟山举两肘示之,曰:“吾此肘不离案三十年,然后于道③有进。”张无垢④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⑤,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前辈为学勤苦如此。然龟山盖少年事,无垢乃晚年,尤难也。(选自《鹤林玉露》)
注释:①胡澹庵:北宋官员。②杨龟山:即杨时,北宋学者,晚年隐居龟山,人称龟山先生。他四十岁时还“程门立雪”,向大学者程颐求教。③张无垢:即张九成,南宋官员,自号无垢居士,因触犯秦桧而被降职。④昧爽:拂晓,黎明。⑤洎(jì):到。⑥趺(fū):脚背,这里指脚。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张无垢横浦滕子京守巴陵郡 B.城西宝界寺逆旅,主人日再食
C.明而读自是指物作诗立 D.如者十四年以人多以书假余

用三条||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
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你从胡澹庵和杨龟山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