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7日,《今日说法》栏目播出了《小丽的噩梦》;开水烫头、鱼线缝嘴、跪碎玻璃、针扎手、和鸡鸭睡在一起……贵州金沙县11岁女童小丽饱受虐待已长达5年之久,由于长时间的虐待,小丽现在不仅伤痕累累、惨不忍睹,而且变得精神恍惚,目光呆滞,胆小无语。调查得知,施暴者竟是她的亲生父亲杨世海。对于小丽的遭遇,爷爷、奶奶、三伯、村支书及邻居都曾阻止、劝说过,但杨世海过于暴躁,谁说话谁挨打,且小丽会由此受到变本加厉的伤害,也就再无人敢管这个“家务事”了。
(1)【案例诊断】你认为未成年的小丽,受到了怎样的侵害?父亲杨世海的行为是什么性质的行为?
(2)【案例处方】面对小丽目前的处境,你认为她可以得到哪些方面的法律帮助?
民之所望,政府施政所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两会”前夕,两位网民在网上热议自己最期盼的话题。
小向葵:附近的幼儿园都爆满了,我家孩子还没着落,怎么办?(2月l8日8:45)
一米阳光:有了异地高考的政策,儿子不必回老家考了,真高兴!但愿政府能出台更多的好政策。(2月18日9:15)
材料二: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化改革,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除了向媒体反映外,公民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表达民意?
(2)两位网民共同关注的是我国公民的哪项权利?从孩子成长的角度说说他们为什么会关注这项权利?
(3)广大网民在行使政治权利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4)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为迎接12月4日宪法日的到来,请你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2013年3月17日,张德江委员长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坚持依法治国,维护宪法权威。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谈谈你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的理解。
(2)坚持依法治国,维护宪法权威,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民之所望,政府施政所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两会”前夕,两位网民在网上热议自己最期盼的话题。
小向葵:附近的幼儿园都爆满了,我家孩子还没着落,怎么办?(2月l8日8:45)
一米阳光:有了异地高考的政策,儿子不必回老家考了,真高兴!但愿政府能出台更多的好政策。(2月18日9:15)
材料二: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化改革,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除了向媒体反映外,公民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表达民意?
(2)两位网民共同关注的是我国公民的哪项权利?从孩子成长的角度说说他们为什么会关注这项权利?
(3)“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哪一根本原则?
(4)结合材料,谈谈政府如何以实际行动回应网民的期盼?
情景一:初中生丁丁辍学了,第一次班主任前去家访,家长以各种理由搪塞和敷衍,终未能动员丁丁返校。第二次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又到其家中动员,家长有点不耐烦,“你们又来干什么?我们孩子上不上学关你们什么事?”砰,门关上了……
情景二:经过学校和老师等多方面的努力,丁丁终于回到学校读书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丁丁迷上了网络游戏,无心读书,上课时经常打瞌睡,作业基本不做,老师批评他,他就顶嘴说:“读书好坏是我的事,你管不着。我没有辍学已经算是尽到受教育的义务了。”
(1)假如你是丁丁的老师,你会怎样劝说丁丁的家长让其重返校园?
(2)丁丁的表现有哪些是不对的?
(3)假如你是丁丁,你应该怎样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材料一:公民为了自身的发展,就要求国家、社会、学校、家庭提供必要的机会和物质条件,以保障自己能上学校接受教育。
材料二:每个公民都有责任通过接受教育,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科学水平,力争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多做贡献。
材料三:小强升入初中以后,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多,难度的加大,以及老师讲课方法的改变,再加上学习基础较差,他产生了厌学情绪,不想去上学了。
(1)从受教育的角度看,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2)如果你是小强的好朋友,你会怎样劝说或者建议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