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5g、25gNa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
(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2)图二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甲”或“乙”);
(3)欲除去混在甲中的少量乙物质将可采用的方法是 ;
(4)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 (填序号)。
A.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B.所含溶剂质量:甲<乙
C.溶液质量:甲>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我们知道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竖列(族)中元素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
| ⅦA族 |
元素组成的物质 |
||
| 单质 |
化合物 |
||
| F |
F2 |
HF |
|
| Cl |
Cl2 |
HCl |
HClO HClO2 HClO3 HClO4 |
| Br |
Br2 |
HBr |
HBrO HBrO2HBrO4 |
| I |
I2 |
HI |
…… |
(1)根据表中规律.在表中横线上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2)将表中含氯元素的物质.按氯元素的化合价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数字和符号表示下列粒子:
①3个氢分子,②5个硫酸根离子。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而物质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让我们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
⑴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我能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
⑵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依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物中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生成物中各物质的粒子个数比是________,从微观的角度还能获得一条关于物质变化的信息是________。
⑶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小丽同学绘制的元素周期表的局部,依据此表回答问题:
①我发现其中有一处元素符号不正确,应该改为________;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是_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它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③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__周期。
⑷如图是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我能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含有的粒子有________(填符号)。
图甲是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乙是该元素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
(1)该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
(2)图乙所示粒子的符号为______。
我国以食盐加碘方式防治碘缺乏病,碘盐就是在普通食盐中加入碘酸钾(KIO3)。
碘酸钾中碘元素(I)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碘酸钾高温下容易分解,所以炒菜宜在起锅前才加食盐。有人认为高温下碘酸钾会首先分解为碘化钾,化学方程式是2KIO3
2KI+3O2↑,该反应前后,碘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填“升高”、“降低”或“改变”)。
日本地震造成了核泄漏,我国部分地区监测到了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该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碘元素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_;下列原子对应的元素与碘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