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同治年间(1861~1875年),清朝统治出现相对稳定的局面,国力有所增长,士大夫阶层将其称为“同治中兴”。然而西方学者对其评论道:“同治中兴只能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低层次的复兴,是一种浮于外表的现代化姿态。”这一评论的历史依据是(  )

A.清朝统治者仍固守天朝上国的心态
B.洋务运动和“中体西用”思想
C.太平天国运动被中外势力联合镇压
D.维新变法运动遭到顽固势力的扼杀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思想的萌发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以下是1920~1936年中外企业资本产值增长及比重变化的数据。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货币单位: 1936年币值:亿元


1920年
1936年
1920~1936年
平均增长(%)
产值
比重(%)
产值
比重(%)
中国资本
6.61
44.8
26.09
63.2
9.0
外国资本
8.13
55.2
15.16
36.8
3.9
合计
14.74
100.0
41.25
100.0


A.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B.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 D.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我国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出现在下图中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下列现象最能说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是()

A.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严重 B.洋纱、洋布畅销,手工棉纺织业衰败
C.五口通商后关税大幅降低 D.洋务派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

下图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著名画卷《清明上河图》(局部),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 ()

①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监管取消
②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
③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写照
④打破坊市界限,城市商业面貌变化大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009年1月2日电视剧《走西口》在央视开播。其实在历史上,“走西口”除了是一部分人的生存方式之外,主要指的是一种经商活动。“走西口”所描写的商帮在古代是与徽商齐名的,它是()

A.徽商 B.闽商 C.粤商 D.晋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