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克维尔曾写道:“于是他们着手将无限制的政府中央集权制和占绝对优势的立法团结合在一起:官僚行政和选民政府。国民作为整体拥有一切主权权力,每个公民作为个人却被禁锢在最狭隘的依附地位中:对前者,要求具有自由人民的阅历和品德;对后者,则要求具有忠顺奴役的品质。”材料反映了当时的法国
A.君主制与共和制的激烈争斗 | B.民主政治对个人自由的束缚 |
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 D.行政权力对立法权的干预 |
据某史学著作:“当事件发生时,(中苏间的)这种分歧完全公开化了,毛泽东主义者嘲笑苏联害怕美国这只‘纸老虎’,而莫斯科则谴责北京存心想把世界拖入核战争。”文中的“事件”是
A.古巴导弹危机 | B.柏林墙修筑 |
C.朝鲜战争 | D.华约组织建立 |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为维护三权分立的体制 | B.为调和地方各州的矛盾 |
C.为避免邦联体制的弊端 | D.为体现民主共和的原则 |
《威廉二世》一书描述道:“他(威廉二世)冲动鲁莽的性格,以及在对待问题或别人时显出傲慢的态度……(这一)性格肯定造成他的施政弊病,例如革退俾斯麦的事件。”这些描述从侧面反映了
A.领袖的个人素质决定国家的施政效果 |
B.德国的代议制不完善 |
C.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得以保存 |
D.君主立宪制之下,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矛盾难以调和 |
《十二铜表法》的篇目依次为传唤、审理、索债、家长权、继承和监护、所有权和占有、土地和房屋、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的追补及后五表的追补。这反映出该法的特点是
A.体现了理性原则和平衡观念 |
B.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C.注重保护私人财产 |
D.内容保守、形式主义色彩浓厚 |
“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而且是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的,……在梭伦所进行的革命中,应当是损害债权人的财产以保护债务人的财产。”梭伦改革的措施中明显“侵犯所有制”的是
A.鼓励发展工商业 | B.建立四百人会议 |
C.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 D.规定占有土地最高限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