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某大城市今年夏季多次降下酸雨。据环保部门测定,该城市整个夏季酸雨的pH平均为3.2。在这种环境中的铁制品极易被腐蚀。对此条件下铁的腐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此腐蚀过程有化学腐蚀也有电化学腐蚀 |
| B.发生电化学腐蚀时的正极反应为2H2O+O2+4e-=4OH- |
| C.在化学腐蚀过程中有氢气产生 |
| D.发生电化学腐蚀时的负极反应为Fe=Fe2++2e- |
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 )
| A.向KMnO4溶液中滴加盐酸,KMnO4溶液的氧化能力增强。说明盐酸具有氧化性 |
| B.向澄清的AlCl3稀溶液中加入NaOH浓溶液,振荡,溶液仍为澄清。说明该两种溶液混合是物理变化 |
| C.向FeCl3溶液中加入过量Cu粉,振荡、静置,溶液由黄色变为绿色。说明Fe3+具有氧化性 |
| D.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CaCO3能溶于水 |
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
| 实验内容 |
实验目的 |
|
| A |
向NaOH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 |
制备Fe(OH)3胶体 |
| B |
向AgCl和水的混合物中滴加KI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
验证溶解度AgI小于AgCl |
| C |
淀粉溶液和稀硫酸混合加热后,加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至沸腾 |
检验淀粉水解是否完全 |
| D |
将乙醇与浓硫酸共热,制得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
检验气体中有乙烯 |
下表中的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 )
| 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
| A |
向纯碱中滴加足量浓盐酸,将所得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中,溶液变浑浊 |
酸性:盐酸>碳酸>苯酚 |
| B |
取某溶液少量,加入经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SO42— |
| C |
取少量Fe(NO3)2试样加水溶解后加稀H2SO4酸化,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
该Fe(NO3)2试样已经变质 |
| D |
取皂化反应后的混合液滴入盛水的烧杯中,在液体表面出现油滴 |
皂化反应不完全 |
除去下列括号内杂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
| A.HNO3溶液(H2SO4),适量BaCl2溶液,过滤 |
| B.CO2(SO2),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洗气 |
| C.KNO3晶体(NaCl),蒸馏水,结晶 |
| D.C2H5OH(CH3COOH),加足量CaO,蒸馏 |
在下列实验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
| A.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Fe与S反应生成FeS,确定非金属性:Cl>S |
| B.用石墨作电极电解Mg(NO3)2、Cu(NO3)2的混合溶液,确定铜和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
| C.进行H2O和H2S的热分解实验,确定硫和氧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
| D.用pH试纸测定氯水的酸碱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