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相关知识填空:
(1)细菌具有天然耐药性和_______耐药性,不按正确_____使用抗生素,或任意缩短使用抗生素时间,会增加细菌耐药性概率,耐药性的内在实质是 __________。
(2)在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中一般不使用杀虫剂,也允许使用少量的杀虫剂,但长期使用也会使害虫出现抗药性,因此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对生产过程中___________进行了规定,其中农药使用准则规定只能使用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和________农药,以利于生产出无污染、_________、优质的绿色食品。
(3)利用基因工程培养转基因植物能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对环境的污染,该工程还能生产基因工程药物、基因工程疫苗,___________疫苗是第一个投入使用的基因工程疫苗,而“超级细菌”的出现,还意味着该工程能运用到__________技术。
(4)人们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用大肠杆菌生产人类胰岛素,这一过程不涉及到( )
A.用适当的酶对胰岛素基因与运载体进行切割并拼接 |
B.把重组后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内并进行扩增 |
C.检测重组DNA分子是否导入受体细胞内并表达出相应的性状 |
D.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发生结构上的改变 |
下图表示动物、植物细胞二合一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根据图回答
(1)图中所示结构只有通过能观察到。此图中结构1是,其主要成分是和;
(2)提供细胞能量的“动力车间”为[ ];该生理功能消耗的主要能源物质是。
(3)在西瓜果肉细胞中,糖类主要存在于[ ];
(4)如果该细胞能够分泌胰岛素,则其由细胞中的[ ]控制合成,与其加工、运输和分泌有直接关系的膜性细胞器有(填序号);
(5)如果B图为洋葱根尖细胞,则应该没有(填序号);
(6)此图中与[11]的形成有关的是 [ ]。
肉毒梭菌(厌氧性梭状芽孢杆菌)是致死性最高的病原体之一,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肉毒梭菌的致病性在于其产生的神经麻痹毒素,即肉毒类毒素。它是由两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为一条链盘曲折叠而成)组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1mg可毒死20亿只小鼠。煮沸1 min或75℃下加热5~10 min,就能使其完全丧失活性。可能引起肉毒梭菌中毒的食品有腊肠、火腿、鱼及鱼制品、罐头食品、臭豆腐、豆瓣酱、面酱、豆豉等。下面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
请据此回答:
(1)肉毒类毒素的化学本质是。
(2)高温可使肉毒类毒素失活的原理是。
(3)由上图可知,该片段由种单体组成,有个肽键,肽键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
(4)一分子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个氨基。
(5)形成该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将该片段水解,需要消耗个水分子。该片段最右端的肽键水解后生成的氨基酸的结构式为。(写在方框内)
乙酰胆碱是形成记忆所必需的神经递质和形成长期记忆的生理基础。“胆碱能神经元”是一种能合成乙酰胆碱,并在兴奋时能从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传出神经元。目前认为,老年性痴呆与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大量死亡和丢失有关。某研究小组为研究老年性痴呆的机制,定位损伤大鼠的脑,利用水迷宫测试观察行为学的改变。利用水迷宫进行学习能力和记忆巩固能力的测验,实验处理和结果如下表。
组别 |
实验处理 |
实验结果 |
|
错误次数 |
完成学习所需时间(秒) |
||
A |
不做任何处理 |
8.76 |
112.39 |
B |
向大鼠脑的一定区域缓慢注射0.5M缓冲液溶解的鹅膏蕈氨酸1μL |
15.72 |
149.73 |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能产生兴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信号通过(结构)来传递,在神经元内部以信号的形式传导。
(2)胆碱能神经元活动与受体有关,毒蕈碱受体是其中的一种,B组实验处理的目的是让鹅膏蕈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毒蕈碱受体结合,使乙酰胆碱与受体的结合受到影响,从而产生与相似的效果,以达到研究老年性痴呆机制的目的。
(3)表中的实验数据表明了B组大鼠的,从而为老年性痴呆与“胆碱能神经元”有关的猜测提供了实验证据。
(4)B组的实验处理需要进行相应的手术,才能将药物注射到大鼠脑的一定区域, 如果仅有A组实验作对照,该实验在设计上不够严密,需增加一组实验,该组实验的处理方法为,当新增一组实验所得的数据与组相近时,可进一步支持上述猜测。
恶性高热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是由氟烷等挥发性麻醉药物所触发的一种骨骼肌异常高代谢状态,病情危重,常危及生命。恶性高热易感者的骨骼肌细胞膜有缺陷,导致由5000多个氨基酸组成的钙离子通道蛋白RYR1结构异常,在诱发药物氟烷等挥发性麻醉药物的作用下,该钙离子通道持续开放,钙离子持续大量外流,使全身肌肉痉挛,产热急剧增加,体温迅速升高,在没有特定治疗药物的情况下,一般的临床降温措施难以控制体温的升高。同时产生大量乳酸和CO2,出现酸中毒、低氧血症、高血钾、心律失常等一系列变化,最终可导致死亡。
(1)研究发现某种麻醉药物是通过抑制突触传递来实现麻醉作用的,在该药物作用后,检测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含量,与作用前相比较并未减少,则可推测该药物很可能是通过作用于来发挥作用的。若用该药物作用于下图中的突触,然后刺激左侧神经元一次,电流计指针将偏转次。
(2)恶性高热的病因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恶性高热的原理可以说明()(多选)
A.无机盐对于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
B.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 |
C.肌细胞中钙离子的含量越高越好 |
D.内环境稳态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
(4)在发病时,患者细胞内的(生理过程)显著增强,释放大量热量,此时细胞内活动显著增强的细胞器是,此时机体中位于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体液发送信息,使机体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但体温仍然迅速升高,这说明。
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Ⅴ表示直接参与的几种系统或器官,①、②、③、④、⑤表示相关物质,甲、乙、丙表示三种液体,A、B表示相关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系统或器官的名称为:Ⅰ,Ⅱ,Ⅲ,Ⅳ,Ⅴ,它们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稳态的基础,否则将会引起稳态失调,例如,若图中的Ⅳ功能衰竭时,就会出现,最终会引起死亡。
(2)图中三种液体的名称为:甲,乙,丙,三者共同组成了人体细胞生活的,其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填“甲”、“乙”或“丙”),若A过程受阻,会引起(症状)。
(3)图中的B过程称作,其中的水的运输方式为,此运输水的过程受到由释放的调节。当此过程增强时,人往往会在
(部位)产生感。
(4)③中的(物质)对Ⅲ的活动有调节作用,最终能使乙的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5)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通过相关结构的调节,⑤的量会(填“增加”、“不变”或“减少”),同时体内的两种激素即和分泌量会增加,整个过程的调节方式为调节。
(6)若图中的细胞为肝细胞,则大多数物质②从体外最终进入肝细胞并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层磷脂双分子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