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60年代,有人写道:“火轮船自入中国以来,天下商民称便,以是知火轮船为中国必不能废之物。”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 A.已有新式交通工具 | B.组建了近代海军 |
| C.商民反对轮船运输 | D.禁绝外来事物 |
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另立新君)。”这一思想在18世纪的欧洲最有可能被用于宣传论证
| A.君权神授的思想 | B.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
| C.人是万物的尺度 | D.三权分立的学说 |
下图是某一年的《西方各大国国民生产总值图示》。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出现图中状况的主要背景是
(单位:10亿美元)
| A.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环境相对稳定 |
|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经济开始复苏 |
| C.欧共体形成,与美、日经济三足鼎立 |
| D.勃列日涅夫改革,苏联经济陷入困境 |
下图是一幅残缺的历史图片,有人认为它描绘的是中国近代的情景。做出这一判断主要是依据图中的
| A.服饰 | B.发型 | C.行为举止 | D.交通工具 |
下图反映的政治形势对世界市场市场的影响是
| A.利于世界市场的整合 | B.引发世界性经济大战 |
| C.造成世界市场的分裂 | D.断绝彼此间经济交往 |
亚当·斯密在其撰写的 《道德情操论》 (1759年)中主张:“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在政治方面进行的实践是
| A.《共产党宣言》 的发表 | B.巴黎公社的建立 |
| C.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 D.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