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甲表示光合作用碳反应的一些重要过程,图乙为叶肉细胞模式图(只画出两种重要的细胞器)。请据图分析回答:
   
图甲                           图乙
(1)图甲表示的循环,发生在图乙中的    处(填标号)。光合产物蔗糖是图乙中的     处(填标号)合成并运输至植物体各部位利用的。
(2)NADPH和ATP共有的化学元素是                          。由甲图可知,该循环过程中NADPH和ATP除了提供能量外,还分别提供了            
(3)图甲的过程是通过设计巧妙的实验研究清楚的。科学家将小球藻装在一个密闭容器中,通过通气管向密闭容器中通入CO2,通气管上有一个开关,可以控制CO2的供应,密闭容器周围有光源,通过控制电源开关可以控制光照的有无。
①向密闭容器中通入14CO2,经过不同时间的照光(数秒直至数十分钟)后,将小球藻放入沸酒精中处理,其目的是                      ,从而使小球藻中的化合物停留在碳反应的某一阶段;然后分离出各种化合物,测定其放射性。
②科学家发现光照30秒,14C出现在三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六碳化合物和七碳化合物等20余种化合物中;而当把光照时间缩短为5秒时,14C主要出现在            中(填化合物的具体名称),现已证明该化合物是CO2中的碳首先到达的化合物。
③为探究固定CO2的化合物,科学家改变某实验条件后,发现RuBP的含量快速升高,其改变的实验条件是                      ,由此得出固定CO2的物质是RuBP。
(4)利用叶片作实验材料,做如下实验:
第1步:用直径1厘米的钻孔器,避开叶脉,打下小圆片10片,放于大注射器中注入水,用注射器抽去气体,当叶圆片全部下沉后连同水倒于小烧杯中,放在黑暗中备用。
第2步:另取小烧杯并加入适量NaHCO3稀溶液,加入10片叶圆片,开始叶圆片沉在烧杯底部,置于适宜光照下一段时间,发现有叶圆片上浮。请分析叶圆片上浮的原因: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是某一资源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增长曲线图,请回答:

(1)此动物种群增长的曲线呈____型。
(2)图中表示种群数量最大的点是___ _ ____。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___ __。
(3)该种群的增长速度由缓慢逐渐加快是在迁入___ __年后开始的,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在迁入后____年开始的。第8年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阻碍种群继续增长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哪些:
(4)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应该使动物中群体的数量保持在图中哪一点所代表的水平以上?____ __。
(5)若该动物是一类食量很大的啮齿类动物,容易破坏植被,为避免对新环境造成破坏,应在点开始防治。

(16分)下图为人体内的浆细胞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该细胞是由B细胞经抗原刺激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由该细胞参与的特异性免疫称为_____ ________免疫。
(2)多数情况下,抗原与该细胞产生的__________(物质)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变化,如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这种物质的产生需要细胞器(填图中标号)的参与。
(3)抗原初次侵入机体时,该细胞由__________增殖、分化产生;当同一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该细胞主要由__________增殖、分化产生;抗原第二次侵入机体时,该细胞的产生速度和量比初次侵入时__________。
(4)该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对寄生在寄主细胞内的抗原不能发挥免疫作用。消灭该类病原体需经免疫,即__________与被抗原入侵的寄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失去寄生的基础,因而被吞噬消灭。

洋葱是研究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染色体变异的理想实验材料,请回答有关问题。
Ⅰ.下图表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与观察过程,据图回答:

(1)A过程叫,作用是
(2)C过程叫,主要目的是
(3)D过程中需要对载玻片上的根尖进行按压,以促使细胞
(4)E过程中需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的细胞,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观察。
Ⅱ.用秋水仙素处理植物分生组织,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多倍体植物细胞,那么,用一定时间的低温(4℃)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时,是否也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形成多倍体植物细胞呢?请就低温对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影响是否与秋水仙素作用相同这个问题进行实验探究。
材料用具:长出根的洋葱(2N=16)若干、小烧杯或培养皿若干、清水、冰箱、2%的秋水仙素溶液。
(1)针对上面的问题作出的假设是:
(2)根据你的假设,请完善设计方案步骤:
①取三个洁净的培养皿,分别编号为1、2、3。
②分别在1号和2号培养皿中加入适量且等量的清水,3号培养皿中加入
③将三组生长状况相同的长出根的洋葱分别放入三个培养皿中,让洋葱的根浸泡或接触液体,然后将三组实验装置整套分别放在不同环境中处理,其中1号放在室温下,2号放在中,3号放在下,培养一定时间。
④实验结果检测: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放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数目变化。
(3)实验结果预测与结论:
①若1号与2号结果相同,则
②若结果相同,则低温可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2013年12月,国际生命科学领域的权威学术杂志《细胞》对外发布,来自中国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人类单个卵细胞高精度基因组测序。请回答:
(1)在人体卵细胞的成熟过程中,伴有极体的形成。通过对极体的全基因组测序,可推断出受精卵中来自
方的基因组情况。假设由某杂合子的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其基因组成为Ab,在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的情况下,另外极体中的基因组成为
(2)下图A表示某哺乳动物某器官内连续发生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图B、图C为该过程中一个细胞内部分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①图B、图C所示的分裂时期在图A中分别位于过程
②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一般情况下,图C细胞移向同一极的基因是___________。
③设该动物正常体细胞中核DNA含量为2a,请参照图A在下图相应位置,绘制出此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曲线。

某种自花受粉、闭花传粉的植物,其花的颜色为白色。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Ⅰ.自然状态下该种植物一般都是_________(纯合子/杂合子);若让两株相对性状不同的该种植物进行杂交时,应先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然后在进行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中,需要两次套上纸袋,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现发现这一白花植株种群中出现少量红花植株,但不清楚控制该植物花色性状的核基因情况,需进一步研究。
(1)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且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花植株均为杂合子,则红花植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花色由D、d,E、e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基因型为DdEe的植株,其体细胞中相应基因在DNA上的位置及控制花色的生物化学途径如下图。

①DNA所在染色体上的基因不能全部表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植株花色为_________________,其体细胞内的DNA1和DNA2所在的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植株自交时(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现象)后代中纯合子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该植株自交时后代中红花植株占____________。通过上述结果可知,控制花色的基因遗传____________(是/不是)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