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的引义在唐中叶就有记载,最早可见于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写就的《观云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在这里。杜甫将“梨园”作为哪项艺术的代名词
A.元曲 | B.乐舞 | C.杂剧 | D.京剧 |
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联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
A.对世界政治局势有清楚认识 |
B.没有认清该组织的新特点 |
C.表达了对美俄争夺中国的担心 |
D.低估了中俄在组织中的领导作用 |
图片是看得见的历史。下列图片能够反映出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有( )
①中国赴苏丹的维和部队
②②中国海军赴亚丁湾护航
③上海合作组织成员
④上海市民关注APEC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
1972年2月21日晚,周恩来举行了欢迎尼克松的宴会。尼克松在祝酒词中说:“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文中的“共同利益”主要是指( )
A.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 B.结束越南战争需要 |
C.应对苏联现实威胁 | D.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
《领导者》一书中说:“然而,他(指周恩来)在(20世纪)70年代初便看到要从根本上对中国的国际统一战线进行重建和扩大,还为当代中国的‘开放政策’奠定了基础。”作者认为周恩来此时的外交活动( )
A.开始突破意识形态界限 |
B.丰富了与亚非拉国家的建交原则 |
C.拓展了中国外交的领域 |
D.迈出了中国全方位开放第一步 |
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惧的。”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以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的这种恐惧。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中国( )
A.奉行“一边倒”,捍卫社会主义阵营 |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联系 |
C.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
D.重申和平共处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