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反映的是二战时期日军在亚太地区的兵力分配情况。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
| 战争爆发时 |
1942年 |
日本投降时 |
||||
| 中国 战场 |
太平洋战场 |
东南亚 |
中国战场 |
太平洋、印度洋战场 |
中国战场 |
东南亚、太平洋战场 |
| 35个 师团 |
10个师团 |
7个师团 |
37个师团 |
15个师团 |
110多万人 |
近11万人 |
A.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B.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打击了日本法西斯
C.日本在亚洲全面发动了侵略战争
D.日本不断向中国战场大规模增兵
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根据当时雅典的政治体制,做出应战决定的是()
| A.公民大会 | B.五百人议事会 |
| C.元老院 | D.民众法庭 |
假设某年雅典全国人口约30万人,自由民约为16.8万人,其中男性成年公民4.5万人,外邦人约为3万人,奴隶约1万人。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是()
| A.16.8万人 | B.4.5万人 |
| C.3万人 | D.1万人 |
《辞海》中“陶片放逐法”的解释:“(雅典)每年初召开民众大会,公民将其认为可能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的名字记于陶片上;某人票逾半数(通常认为是六千票),则被放逐国外十年。”下列对这一法规理解正确的是()
| A.体现了奴隶制法律的严酷性 |
| B.表明了雅典物质文化水平较低 |
| C.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手段 |
| D.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充分成熟 |
伯利克里说,“在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但在公共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精神使我们信服”。雅典每个官员在任职以前要宣誓:“他们将公正和依法从政,绝不以他们的职务接受礼物。”这说明古代希腊崇尚()
| A.法律至上 | B.直接民主 |
| C.公民意识 | D.权利制衡 |
在雅典城邦,公民个人虽然可以在民众大会上提出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或提出新的议案,但若这种提议得不到通过的话,则将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生命之虞。这表明()
| A.公民大会只注重公民形式上的民主 |
| B.雅典人非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 |
| C.雅典城邦的司法程序十分严肃缜密 |
| D.雅典公民的言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