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德国先后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有人认为俾斯麦为此应承担责任,因为他为统一的德国设计的是“半专制主义”的君主立宪制。这种观点出现的直接原因是德国
| A.根深蒂固的军国主义传统 | B.容克资产阶级把持着政府权力 |
| C.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 | D.《德意志帝国宪法》存在制度缺陷 |
《全球通史>说:“工业革命还影响了科学革命,并转而受到科学革命的影响。不过,应该强调的是,在……大部分时间中,这种影响几乎只是朝着一个方向——从工业到科学的方向进行。”这种影响方向的逆转导致了
| A.英国“世界工厂”地位巩固 |
| B.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的出现 |
| C.自由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
| D.公司制生产组织形式的确立 |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各项史实与推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亚里士多德说:“大多数人的观点而不是少数贤良的观点是最重要的……可能是真实的。因为尽管大多数人中每一个都很平庸,但当他们聚在一起时,却往往可能超过少数贤良的观点——不是作为个体而是作为集体,正如多人出资举办的宴会可以胜过一人独办的宴会”。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雅典民主政治下的人民大多能力平庸 |
| B.多数人统治比少数人统治更利于民主 |
| C.判定民主政治的标准不是平庸是贤良 |
| D.体现了“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
某生在整理归纳中国近现代外交关系史时,粗略地绘制了中美关系发展趋势图,下列对a、b、c、d四段关系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a段是由于美国长期坚持独立的侵华政策 |
| B.b段是由于中美战时同盟关系和“铁幕”演说 |
| C.c段是由于美国对新中国的敌视和孤立政策 |
| D.d段是由于世界局势的变化和中日关系的推动 |
近代薛福成认为:“夫事之艰于谋始者理也,而人之笃于私计者情也。今夫市廛之内,商旅非无折阅,而挟赀而往者踵相接,何也?以人人欲济其私也。惟人人欲济其私,而无损公家之帑项,而终为公家之大利。”材料反映他的意图是
| A.强调自私谋利是合理的现象 |
| B.认为人济其私最终有利国家 |
| C.批判束缚思想的传统义利观 |
| D.肯定和鼓励私人发展工商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