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而吾与子之所共。”
客喜而笑,洗盏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既白。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上,履巉岩,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吾与子之所共享用
B.洗盏酌重新
C.履巉岩,蒙茸拨开
D.掠予舟而西也向西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虽一毫莫取予乃摄衣
B.不知东方既白攀栖鹘危巢
C.飘飘如遗世独立凛其不可留也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掠予舟而西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扣上文的“水”与“月”,以答客的方式,展开了富有哲理的议论。
B.甲文中苏轼认为,无论宇宙还是人生,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皆有短暂与永恒的两面,人对天地万物不必“羡其无穷”。
C.乙文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动态美,与《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静态美,展现了赤壁景物的多姿多态。
D.乙文道士化鹤的故事与“羽化而登仙”的道教思想有关,作者借此寄寓对超凡脱俗、自由自在境界的向往。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
请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鱼得水而游焉则乐,唐决水涸则为蝼蚁所食掌修其堤防补其缺漏则鱼得而利之国有以存人有以生。国之所以存者,仁义是也;人之所以生者,行善是也。国无义,虽大必亡;人无善志,虽勇必伤。(取材于《淮南子》)
用斜线(/)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六处)。
唐 决 水 涸 则 为 蝼蚁 所 食 掌 修 其 堤 防 补 其 缺 漏 则 鱼 得 而 利 之 国 有 以 存 人 有 以 生。
《淮南子》是一部由(朝代)时期的淮南王(人名)主持编撰的诸子论文集。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段文字阐明的道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
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武王有疾,不豫,群臣惧,太公、召公乃缪卜。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设三坛,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文王。卜人皆曰吉,发书视之,信吉。周公喜,开钥,乃见书遇吉。周公入贺武王曰:“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兹道能念予一人。”周公藏其策金縢匮中,诫守者勿敢言。明日,武王有瘳。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
初,成王少时,病,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以祝于神曰:“王少未有识,奸神命者乃旦也。”亦藏其策于府。成王病有瘳。及成王用事,人或谮周公,周公奔楚。成王发府,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
成王在丰,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
周公卒,子伯禽固已前受封,是为鲁公。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未集集:安定
B.召公乃缪卜缪:假装
C.于是卒相成王相:辅助
D.人或谮周公谮:诬陷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
B.王其无害亦藏其策于府
C.未可以戚我先王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D.亦藏其策于府周公将不利于成王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表述周公“笃仁”的一组是
①乃自以为质 ②维长终是图 ③诫守者勿敢言
④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 ⑤自揃其蚤沉之河 ⑥作立政,以便百姓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⑥ D.②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王灭了殷纣之后,由于过于劳心劳力,身体有病,虽然周公向祖先祷告说愿意以身相代,可还是没能挽救武王的性命。
B.周武王平定天下之后,封周公旦到鲁国,可是周公没到他的封地鲁国去,因为天下初定的周朝实在是离不开他。
C.武王死的时候,成王还在襁褓之中,根本没有办法处理朝政。周公为了稳定江山,面对谣言,毅然挑起了千斤重担,代成王行天子之职。
D.成王长大了,周公将朝政大权归还了成王。可是那些小人们还是说周公的坏话,周公于是只好逃到了楚国。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徒长沙,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颜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孔,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传言“趋”。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静。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金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取材于《史记•叔孙通列传》)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王败而西西:向西行
B.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从:跟从
C.若真鄙儒也鄙:见识浅陋
D谒者治利,引以次入殿门以:按照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B.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相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举不如仪者辄引去

相如引车避匿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公所事者且十主,皆以面谀以得亲贵/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B.公往矣,无污我/毕礼而归之
C.诸侯群臣皆朝/舍相如广成传
D高帝患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叔孙通有眼光,识时务的一组是:
①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②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
③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④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⑤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
⑥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⑤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童贤母,姓罗氏,宁海童处士释卿妻也。罗为县旧族,贤母少丧亲,姿端厚,有识度,年十三归童氏。时处士之祖母高年而父母皆老,贤母事之孝敬雍顺,治产业,习女工,甚得归道。舅姑喜,家政一任之。祖母晚病,手足痹不能举,溲恶或时污床席,贤母躬抱持洗涤。饮食必执匙箸以进,久而不懈。
贤母有知能,粗细指画经综皆有方略条理。既而家浸盛,及处士蚤世,诸子长,娶妇生孙,一听贤母之教。遂相与合食,不分财异爨。家庭之间,出内有法,长幼有伦,遇人有惠,待宾客有礼,于是贤母远迩皆称焉。
初,元季无政。大家以赀结长吏,出之租税,俾小民佃者代输,里正因而渔利。每亩征米四升,小民以为病。会贤母家为里正,催民租税,命减其半,不足宁出己粟以输。乡闾贫弱赖以不困。洪武初,宁海及邻县饥,里中富人以麦贷贫乏者,每麦斗责谷二斗三升。时贤母家有麦数廪,召诸子谓日:“饥者众,而吾家幸有余,安忍乘时取倍蓰之息?若等无效他人,宜减息一斗,以为乡率。”于是长子遵母意,与诸弟行之。又白于县,请禁多取息以病民者。母好施予孤弱,不能自存者给以钱粟,不责其偿。为之娶妇,使成家业。如是者二十余人。人或告饥,推食以予之。遇人有急,度其事可解,属诸子解之。后或背负,绝不与较。至不义人戒莫近,事于不可者戒勿为。其揣料世事,明远甚,虽丈夫有弗逮也。家人指逾千,婢仆指称之,人人察其饥饱苦乐与其才性所宜,无有怨者。
(节选自《童贤母传》明•方孝孺)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政一任之一:全,都。
B.元季无政季:指后期或末期
C.俾小民佃者代输 代输:代理运输。
D.宜减息一斗,以为乡率率:表率。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童贤母乐善好施的一组是()(3分)
①贤母躬抱持洗涤②粗细指画经综皆有方略条理
③不足宁出己粟以输④宜减息一斗
⑤不能自存者给以钱粟⑥人人察其饥饱苦乐与其才性所宜

A.①③⑥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②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童贤母十三岁嫁到童家,恭敬孝顺老人,精心伺候生病的祖母,治家理财缝缝补补很合为媳之道。
B.童贤母明慧贤能,对子女悉心教诲,对家庭操持有方,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C.童贤母改变以前大户人家的做法,不用资财结交官吏,不剥削租种自己田地的人,专心管理乡甲事务,深受村民的拥戴。
D.童贤母深明事理,告诫子女远离不义之人,拒做不合理之事,对家人奴婢关怀备至,远近的人们都称赞他。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遂相与合食,不分财异爨。(3分)

(2) 大家以赀结长吏,出之租税,俾小民佃者代输,里正因而渔利。(4分)

(3) 其揣料世事,明远甚,虽丈夫有弗逮也。(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4—9题。
①世民,高祖次子也。太宗为人聪明英武,有大志,而能屈节下士。时天下已乱,盗贼起,知隋必亡,乃推财养士,结纳豪杰。长孙顺德、刘弘基等,皆因事亡命,匿之。又与晋阳令刘文静尤善,文静坐李密事系狱,太宗夜就狱中见之,与图大事。时百姓避贼多入城,城中几万人,文静为令久,知其豪杰,因共部署。计已定,乃因裴寂告高祖。高祖初不许,已而许之。
②高祖已起兵,拜右领军大都督,封敦煌郡公。唐兵西,将至霍邑,会天久雨,粮且尽,高祖谋欲还兵太原。太宗谏曰义师为天下起也宜直入咸阳号令天下今还守一城是为贼尔高祖不纳。太宗哭于军门,高祖惊,召问之,对曰:“还则众散于前,而敌乘于后,死亡须臾,所以悲尔。”高祖寤,曰:“起事者汝也,成败惟汝。”时左军已先返,即与陇西公建成分追之。夜半,太宗失道入山谷,弃其马,步而及其兵,与俱还。高祖乃将而前,迟明至霍邑。宋老生不出,太宗从数骑傅其城,举鞭指麾,若将围之者。老生怒,出,背城阵。高祖率建成居其东,太宗及柴绍居其南。老生兵薄东阵,建成坠马,老生乘之,高祖军却。太宗自南原驰下坂,分兵断其军为二,而出其阵后,老生兵败走,遂斩之。进次泾阳,击胡贼刘鹞子,破之。
③刘武周据并州,高祖惧,诏诸将弃河东以守关中。太宗以为不可弃,得兵三万而破贼。军士皆饥,太宗不食者二日,行至浩州乃得食,而金刚将尉迟敬德、寻相等皆来降。刘武周惧,奔于突厥,其将杨伏念举并州降。
④赞曰:唐有天下,传世二十,其可称者三君,玄宗、宪宗皆不克其终,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春秋》之法,常责备于贤者,是以后世君子之欲成人之美者,莫不叹息于斯焉。
(选自《新唐书•本纪第二•太宗》,有删节)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从数骑傅其城,举鞭指麾从:跟从
B.文静坐李密事系狱坐:因……犯罪
C.进次泾阳,击胡贼刘鹞子次:驻扎
D.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致:达到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太宗夜就狱中见之,与图大事
②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B.①乃因裴寂告高祖
②因击沛公于坐
C.①会天久雨,粮且尽
②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D.①是以后世君子之欲成人之美者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选项中与“由汉以来未之有也”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微斯人,吾谁与归?
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D.蚓无爪牙之利。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善于审时度势,结交豪杰。在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都因事逃命的时候,太宗把他们藏起来;同晋阳县令刘文静特别友好,曾经晚上到狱中探望。
B.唐兵向西征战,要到霍邑时,天气不好,下了很久的雨,高祖准备回太原。经太宗多次劝谏,使高祖省悟,采取补救措施,终于攻下霍邑。
C.高祖害怕刘武周等,下诏由河东退守关中。太宗认为不能丢弃河东,他与部队两天没有吃东西,忍受饥饿,仍坚持行军作战,最终使刘武周逃到突厥。
D.在攻击宋老生的时候,太宗和柴绍在南面。宋老生的部队靠近东边高祖的部队,迫使高祖的部队后退。太宗从南边冲下山坡,分兵将对方的军队冲成两段,同时袭击敌人的阵后,使宋老生兵败逃走。

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太 宗 谏 曰 义 师 为 天 下 起 也 宜 直 入 咸 阳 号 令 天 下 今 还 守 一 城 是 为 贼 尔 高 祖 不 纳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起事者汝也,成败惟汝。

(2)玄宗、宪宗皆不克其终,盛哉,太宗之烈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