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昆虫停飞后双翅紧贴背部,研究者发现:一种变异的该展翅昆虫,停飞后双翅仍向两侧展开,易被天敌发现。当以该展翅的昆虫为亲本进行繁殖时,其子代总是出现2/3的展翅,1/3的正常翅。请回答:
(1)展翅性状是由____________(显性、隐性)基因控制的。若干年后,控制展翅性状的基因频率_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
(2)该昆虫的另一对性状灰身对黑身显性,控制其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且与控制展翅的基因不在同一对染色体上。如果1只展翅灰身与1只展翅黑身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最多有_______种,对应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
(3)该昆虫正常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雌雄异体。下图是科学家对其一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测序结果,据图回答问题:

图中白眼与截翅两个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该染色体上的基因能否全表达?    ,原因是              。欲测定该昆虫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应测定_________条染色体中的DNA分子。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是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 ]
(2)图中1、2、6的名称依次为:
(3)图中8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双链DNA分子中,嘌呤与嘧啶之间的数量关系可表示为
(4)由于解旋酶的作用使[ ]断裂,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若4是胞嘧啶,则3是
(5)上述DNA分子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是 ( )
A.脱氧核糖、核糖和磷酸
B.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
C.核糖、碱基和磷酸
D.核糖核苷酸、碱基和磷酸
(6)基因D与d的根本区别是 ( )
A.基因D能控制显性性状,基因d能控制隐性性状
B.基因D、基因d所含的脱氧核苷酸种类不同
C.4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D.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
(7)如图表示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靠氢键相连,其中正确的是 ( )

(8)从生物“适应的相对性”“基因突变的低频性”可见,DNA作为遗传物质,其分子结构具有性。

如图所示为细胞中与基因有关的物质或结构,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 ],基因和b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2)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 ],基因和a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3)c和b的关系是,b被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填字母)。
(4)如果基因存在于上,则其遗传方式与性别相关联,这就是。这种遗传方式既遵循定律,又有特殊性。
(5)b的空间结构是。若其中的(A+T)/(G+C)=0.25,则G占总碱基数的比例为,其中一条单链中(A+T)/(G+C)=

把一个蟾蜍蝌蚪的肠细胞,取出它的核,移到没有受精但事先已去掉细胞核的成熟蟾蜍卵细胞中。结果发现经过移植的卵细胞可以分裂、发育,有少数还可以发育成正常的蝌蚪。这说明:
(1)肠细胞核移植到未分化的卵细胞中,受到____________的影响,又恢复了分裂、发育的功能,这说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相互影响的。
(2)肠细胞核内具备发育成蝌蚪的____________。
(3)该结果说明动物细胞核____________。

下列是从生物组织中分离得到的几种细胞器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成分和功能时,需要将它们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是。若图中几种细胞器取自同一生物组织,则该生物组织最可能是
(2)图中能储存并表达遗传信息的细胞器是(填字母)。
(3)A与C增大膜面积的方式依次是
(4)在C内完成的能量转换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中,图中(填字母)生物膜面积将会依次发生改变,由此可以说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

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问题(10分)原油含有大量“多环芳烃”,它是一种有害的、致癌的、诱发有机体发生突变的化合物,毒性很大,分子结构却很稳定,是当石油泄漏时所要面对解决的最大问题之一。有些细菌可以利用原油中的多环芳烃为碳源,在培养基中形成分解圈。
当原油污染土壤后,如何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并投入除污某小组同学以此为课题设计了有关实验。
实验过程:
筛选、获取能利用多环芳烃为碳源的菌种
1.步骤一:配置来源于土壤的土壤稀释液,备用。
2.步骤二:配置选择性培养基,该培养基与通用培养基成分的主要区别是
3.步骤三:
4.实验结果与结论:
二、选择高效利用多环芳烃为碳源的菌种:
5.筛选实验步骤:
6.实验结果与结论:
二、菌种的产业化
要用于生产实践,必须提供大量的高效利用多环芳烃菌种。
7.生产上大量培养菌种的方法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