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几组实验记录,请在表格内填写实验现象:
| 试管 |
加入的物质 (各2毫升) |
水 温 |
时 间 |
试 剂 |
加碘后的 现象 |
| 1号 |
淀粉﹢唾液 |
0℃ |
10分钟 |
碘液 |
|
| 2号 |
淀粉﹢唾液 |
80℃ |
10分钟 |
碘液 |
|
| 3号 |
淀粉﹢唾液 |
37℃ |
10分钟 |
碘液 |
|
| 4号 |
淀粉﹢清水 |
37℃ |
10分钟 |
碘液 |
|
探究题(每空2分,共10分)
请完成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1)花生中,有的花生长一些,有的花生短一些,我们分别把它们称为大、小花生,花生长度有差异,这种现象,我们称为___________。
(2)随机取大、小花生各30粒来做探究,随机取30粒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
(3)测花生的_______轴长度,做好记录。描点连线,画分布图,求平均值。
(4)比较大、小花生的分布范围和平均值,我们知道,大花生平均值大于小花生平均值,说明花生长短的性状受___________控制。
(5)小花生之间长度也有差异,说明花生长短的发生也受___________影响。
探究(每空2分,共12分)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 试管编号 |
1 |
2 |
3 |
| 馒头碎屑或块 |
碎屑适量 |
碎屑适量 |
馒头块适量 |
| 唾液有无 |
2ml唾液 |
A |
2ml唾液 |
| 是否搅拌 |
充分搅拌 |
充分搅拌 |
不搅拌 |
| 保温 |
37℃水浴保温10分钟 |
||
| 加入碘液 |
2滴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与1号试管起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和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
下表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设计,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 瓶子编号 |
种子的数量(个) |
种子所处的环境 (其它外界条件均适宜) |
| A |
3 |
少量水,20℃ |
| B |
3 |
无水,20℃ |
| C |
3 |
少量水,-10℃ |
| D |
3 |
将种子淹没的水,20℃ |
(1)用A号瓶与B号瓶进行对照,所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2)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用____________两瓶做对照实验。
(3)A号瓶预期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D号瓶预期的实验结果_____。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本实验设计中的一处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在严格按上表的实验条件进行实验的情况下,用于实验的种子最终都没有萌发,应从_____方面寻找原因。
(6)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应该让种子处在与上表哪个瓶子相同的环境中? ____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 试管编号 |
1号 |
2号 |
3号 |
| 馒头屑或馒头块 |
馒头屑+搅拌 |
馒头屑+搅拌 |
馒头块+不搅拌 |
| 清水或唾液 |
2ml唾液 |
A |
2ml唾液 |
| 振荡后保温 |
37℃水温保持10分钟 |
||
| 加入碘液 |
2滴 |
||
| 结 果 |
B |
变蓝 |
变蓝 |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 ,作为1号试管的 实验。
2)、2)、在三支试管分别加入2滴碘液后,1号试管出现的 现象是:B (填写“变蓝”或“不变蓝”) 。因为唾液中的含有酶,能把淀粉消化成。
3)1号试管与3号试管的比较可知:口腔中的 结构 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4)在三支试管中有甜味的是【】号试管和【】号试管。
5)水温为什么要保持37℃?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共6分)
| 试管编号 |
1 |
2 |
3 |
| 馒头碎屑或块 |
碎屑适量 |
碎屑适量 |
碎屑适量 |
| 唾液有无 |
2ml唾液 |
2ml清水 |
2ml唾液 |
| 是否搅拌 |
充分搅拌 |
充分搅拌 |
不搅拌 |
| 保温 |
37℃水浴保温10分钟 |
||
| 加入碘液 |
2滴 |
(1)分析1号试管和2号试管这一组实验,实验变量是。
(2)1号和3号试管进行实验,其探究的问题是。
观察到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变蓝”或“不变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