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实验来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步骤如下:
①在广口瓶中加入蒸馏水至上图所示位置(蒸馏水加热后迅速冷却,基本没有空气也没有二氧化碳),取新鲜的、生长旺盛的沉水植物若干枝放在广口瓶中,并安装好实验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把上述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③打开开关K1、K2,由导管A向瓶内用力吹起2~3分钟后,关闭K2,把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约5分钟后,就会看到有气泡冒出。容器的水则受气体的挤压由导管A的管口处排出(根据水的排出量,可推知产生的气体量)。
④当广口瓶中产生的气体达一定量时打开K2,取一根带有火星的卫生香迅速放在导管B的管口处,观察现象。阅读后请回答:
(1)向装置吹入气体前,阳光照射下有无气泡产生? ,此步骤是否可以省略并说明理由 。
(2)步骤④中观察到卫生香的现象是 。
(3)请推测此探究实验的结论:① ;② 。
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贴上甲、乙标签。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人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两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如图)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一瓶中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一段时间后就不动了?。
(2)这一实验说明环境中的哪一个因素影响蚯蚓的生活? 。
(3)蚯蚓的呼吸依靠来完成。
(4)在本实验中设置甲瓶的作用是。
(共5分).下表是某小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的两组实验,请分析回答。
试管 |
实验材料 |
滴加液体 |
水浴温度 |
水浴时间 |
鉴定试剂 |
观察现象 |
1 |
馒头碎屑 |
唾液2ml |
37℃ |
10分钟 |
碘液1滴 |
不变蓝 |
2 |
馒头碎屑 |
T |
37℃ |
10分钟 |
碘液1滴 |
变蓝 |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可以在2号试管的T 处加入___ ___ ,作为1号试管的___实验。
(2)与2号试管相比,1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唾液中含有___酶,它能促进淀粉的分解成为___。
(3)右图中的___ ___(填“X”或“Y”)曲线能说明馒头在消化道中发生的变化。
小明为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设计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内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大豆种子(种子均饱满且完整、具有活力)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的种子发芽情况如下表。
装置 |
甲 |
乙 |
丙 |
丁 |
场所 |
日光下 |
日光下 |
日光下 |
日光下 |
温度 |
23℃ |
23℃ |
23℃ |
0℃ |
棉花干湿状态 |
潮湿 |
干燥 |
水浸没大豆 |
潮湿 |
发芽情况 |
全部发芽 |
没有发芽 |
没有发芽 |
没有发芽 |
⑴.上述表格中有对对照试验组。
⑵.在上述实验组中,变量分别是。
⑶.若以温度为变量,实验组是。
⑷.若以温度为变量,对照组是。
探究题(每空2分,共10分)
请完成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1)花生中,有的花生长一些,有的花生短一些,我们分别把它们称为大、小花生,花生长度有差异,这种现象,我们称为___________。
(2)随机取大、小花生各30粒来做探究,随机取30粒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
(3)测花生的_______轴长度,做好记录。描点连线,画分布图,求平均值。
(4)比较大、小花生的分布范围和平均值,我们知道,大花生平均值大于小花生平均值,说明花生长短的性状受___________控制。
(5)小花生之间长度也有差异,说明花生长短的发生也受___________影响。
探究(每空2分,共12分)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管编号 |
1 |
2 |
3 |
馒头碎屑或块 |
碎屑适量 |
碎屑适量 |
馒头块适量 |
唾液有无 |
2ml唾液 |
A |
2ml唾液 |
是否搅拌 |
充分搅拌 |
充分搅拌 |
不搅拌 |
保温 |
37℃水浴保温10分钟 |
||
加入碘液 |
2滴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与1号试管起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和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