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学习植物生理作用的知识后,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请分析回答:

①取盆栽牵牛花植株放在暗处一昼夜后,将植株枝条上长势、大小相同的三个叶片分别置于A、B、C三个透明塑料软瓶内,密封瓶口,设为甲装置,其他处理见图;
②将甲装置移到光下6小时;
③分别将A、B、C瓶的导管伸入澄清石灰水中,打开阀门轻挤塑料瓶,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④取下三瓶内的叶片,分别用乙装置脱色;                      
⑤取出叶片,漂洗后滴加碘液。
(1)观察甲装置可知:A与B构成的对照实验,变量是     ;B与C构成的对照实验,变量是     。A与C不能构成对照实验,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着     个变量。
(2)步骤③中,从A瓶挤出的气体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该瓶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这是叶片进行       作用产生的;从B瓶、C瓶挤出的气体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C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所吸收,而B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则是被叶片进行的      作用所消耗。
(3)步骤④用乙装置脱色时,小烧杯内装的液体是    ,小烧杯中的叶片将变成    色。
(4)步骤⑤滴加碘液后,变蓝的是取自     瓶的叶片。实验证明:绿叶制造淀粉不可缺少的条件是     ,所需的原料有二氧化碳。

科目 生物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 产热和散热平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红学习了“动物的通讯方式”一课,很感兴趣,她①通过看书、上网等方式开展调查,了解到动物个体传递信息的多种方式。于是她决定把蚂蚁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资料,她②提出了“蚂蚁个体之间是通过气味传递信息的吗?”这个问题,并设计和实施了探究实验。后来她又③观察了蚂蚁发现比自己体型大得多的食物,并通过信息传递,把食物搬回洞穴的过程,感受了动物之间传递信息的奇妙。
上述案例分别对应了哪种科学研究方法?①
(选填:观察法、探究实验法、调查法)

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12分)
鼠妇是一种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我们经常可以在花盆、石块下面发现它们,它们的身体扁平,呈长椭圆形,有多对足。当我们搬开花盆和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 是我们搬动花盆和石块惊吓了它们,还是它们怕见光呢? 为探讨这一问题,我们通过实验来证明。
题目: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定计划:本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____,在设计实验时,给鼠妇提供了_________和________ 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
(4)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个同学为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选取甲,乙,丙三条相同的鲫鱼,放于同一鱼缸中,操作步骤之一是只用纱布捆扎甲的胸鳍,其他鳍呈自然状态;操作步骤之二是只用纱布捆扎乙的尾鳍,其他鳍呈自然状态;丙不作处理。请问:
(1)上述探究设计包括组对照实验。
(2)甲和丙,乙和丙的实验变量分别是
(3)探究实验结束后,各小组交流了实验结果,最后得出了以下结论:
鱼在游泳时,靠鳍保持平衡,靠 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某同学做“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具体过程如下,回答有关问题:

试管编号
1
2
3
馒头碎屑或块
碎屑适量
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唾液有无
2毫升唾液
A
2毫升唾液
是否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保温
37度水浴保温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__,与1号试管起__________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________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预测实验结果: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将试管放在37度温水中的目的

为了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某初中学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将同一树的部分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也放在无菌条件下.实验过程中,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温润.请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应作出的假设是
(2)这组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3)按照该方案进行实验,最可能获得的实验结果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