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 ( )。
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 | 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
C.原始农业出现 | D.个体小农经济出现 |
《南京条约》规定: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缴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此条款侵害了中国的
A.司法主权 | B.关税自主权 | C.领土主权 | D.内河航运权 |
清朝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的作用有
①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 ②改变当地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的状态
③促进了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④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A.①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自康熙经雍正至乾隆的130多年,史称康乾盛世,但马克思称之为“奇异的悲歌”,也有历史学家称之为“落日的辉煌”。能说明这一时期为“悲歌”、“落日”的历史现象是
A.设立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
B.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 |
C.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加强 |
D.对边疆的政策宽松 |
朱元璋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基于这种认识,他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A.设三省分解丞相的权力 | B.收回军权削弱丞相的权力 |
C.废除丞相制度 | D.设殿阁大学士牵制丞相的权力 |
《元史》: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依据材料分析,元朝的行省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
A.采用了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度 | B.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 |
C.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 | D.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