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用粗箭头表示)和物质物质循环(用细箭头表示)示意图,科学家对该生态系统能量沿营养级流动的定量分析结果如图所示(单位:J·cm-2·a-1),请回答:
(1)科学家在调查某植食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发现被标志过的动物再次被捕捉的难度加大,所以测得的种群密度要比实际值 。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为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 。
(2)植食动物与食肉动物之间能通过彼此尿液的气味等来避敌或捕食,这说明信息能够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分析可知,一年内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J·cm-2·a-1。A1、A2、A3代表各营养级中 的能量。
(4)分析发现,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为l5 J·cm-2·a-1,遗体残骸中的能量为2 J·cm-2·a-1,则能量从生产者流向植食动物的传递效率为 。能为分解者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场所有 。
(6分)下图是某雄性动物细胞分裂时期的示意图(假设该生物的体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请根据图分析回答:
(1)依据图中所显示的细胞分裂特征,判断A、B、C、D、E这五幅图中,属于减数分裂是。
(2)A细胞有8条染色体,有8个DNA分子,A细胞正处于期。
(3)图A、B、C、D、E所表示的五个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有。
(4)图A、B、C、D、E所表示的五个细胞中,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是。
(5)A细胞经过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B细胞经过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
(6分) 下图甲示反射弧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 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
(2)乙图是甲图中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称为。
(3) 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__________,传递的特点是。
(4)甲图中该反射弧结构具有个神经元。
图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图像和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数量变化曲线,其中A、B、C、D、E为细胞代号。请据图回答:
甲乙
(1)甲图所示细胞分别处于细胞周期的什么阶段?
A.___期 B.___期 C.___期 D.___期 E.___期
(2)甲图中B细胞所处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的____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上。
(3)在乙图a~b时间段,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这个变化出现在甲图的________细胞中(用细胞代号)。
(4)乙图中b~c时间段表示细胞周期的________期。
(5)请在乙中相应的位置上,画出染色体数量变化的曲线。
根据下图不完整的呼吸作用示意图,解答下列问题:
(1)图中方格内的物质名称是。
(2)从图中选择有关的字母填在题的横线上:
①有氧呼吸的途径是。②其中产能最多的是阶段。
③产[H]的阶段是。④氧气参与阶段的反应。
(3)图中A发生的场所是,E表示的物质是。
(4)写出酵母菌有氧呼吸反应式。
(5)农田被水淹后,农作物的根部会变黑腐烂,这是因为进行了上述过程所致(用字母表示),其场所是细胞中的。
(6)粮食贮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
光合作用之谜是经过众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才解开的,以下资料是科学家探究光合作用过程的部分实验,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1864年,萨克斯做了一个实验:他把绿叶先在暗处放置24个小时,然后,让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将叶片放在隔水加热的酒精中脱色,再用碘蒸汽处理这片叶,发现曝光的一半呈深蓝色,遮光的一半则没有颜色变化。
(1)他把绿叶先在暗处放置24个小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2:1883年,恩吉尔曼把一些好氧并能运动的细菌放入盛有一条丝状绿藻的溶液中并制成装片,放在没有空气和黑暗的环境中,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丝状绿藻,发现细菌只向叶绿体被光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再将棱镜产生的连续的不同波长的光投射到丝状绿藻上,发现好氧细菌主要集中在某些光区。
(3)好氧细菌只向被光照射到的叶绿体部位集中,说明光合作用场所在_______________。好氧细菌主要集中在光区域。
(4)科学家发现的光合作用可用下列图解表示,据图回答:
图中①为,②为。若突然停止光照,则三碳化合物的含量短时间内将(填“上升”、“下降”、“不变”)。
(5)用含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的碳原子,其转移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
(6)维持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光照强度是()。
A.等于光补偿点 | B.大于光补偿点 | C.小于光补偿点 | D.与光补偿点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