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乙为其中部分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过程①表示________,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哪些成分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图甲②③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的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属于________调节,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
(4)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  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  kJ,则人最多能获得的能量是________  kJ。
(5)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1  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________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生态城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为某植物一昼夜中CO2的吸收和释放速率变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白昼是指横坐标O—O中的段,其中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达最大值的时间是点。
(2)在ef段中CO2吸收速率下降的原因是;而cd段CO2吸收速率下降的原因是
(3)一昼夜光合作用超过呼吸作用强度的时间段是段,理由是
(4)若曲线“平行于X轴部分”在Y轴上对应值是1.6 mg/h,曲线在“c点”时在Y轴上对应值是7.2 mg/h,(假设昼夜温度相同)则“C时刻”该植物光合作用的葡萄糖生成速率是 mg/h(2分)。

为探索植物吸水和吸收无机盐的特点和关系,用相同的培养液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培养液中各种养分的百分含量,并与原培养液(各种养分的相对含量为100%)中各种养分百分含量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


Mg(%)
Si(%)
水稻
番茄
水稻
番茄
吸收前
100
100
100
100
吸收后
110
85
20
115

(1)培养水稻的培养液,镁离子的相对浓度比原来升高了,这是由于

(2)培养番茄的培养液,镁离子和“硅离子”的浓度变化不同,说明

(3)培养水稻和番茄的培养液, “硅离子”的浓度变化不同,说明

(4)培养过程中要经常(每天2-3次)向培养液中,保证根细胞

(每空2分)下面是改变光照和CO2浓度后,与光合作用有关的五碳化合物和三碳化合物在细胞内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a表示的化合物是,在无光照时,其量迅速上升的原因是:
(2)曲线b表示的化合物是,在CO2浓度降低时,其量迅速上升的原因是:
(3)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均影响光合作用的速度,但前者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过程,后者主要影响过程。

下图是水稻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的催化效率变化的一部分曲线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由A、B两图可知,在35℃时,水稻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是的。
(2)A图中℃时,催化效率为0,此时酶的活性。在A图中画出0℃-35℃的催化效率曲线。
(3)在B图中画出100℃-35℃的催化效率曲线。之所以这样画的理由是

根据下列各细胞器图,回答以下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

(1)植物的叶大多呈绿色,其原因是[ ]中的薄膜上含有,且含量约占色素总量的3/4。
(2)秋季叶片呈现除绿色以外的颜色,如黄色、红色等。这与图中
[ ]中所含的以及[ ]中所含的花青素等有关。
(3)花青素在酸性环境中显红色,碱性环境中显蓝色,中性环境中紫色。喇叭花的花瓣在清晨是红色的,其原因是植物晚上进行,产生大量的。产生该物质的细胞器是[ ]。该物质通过方式进入[ ]中的液中,溶于水而使溶液呈酸性。
(4)“9.11”事件后不久,“炭疽恐慌”使炭疽杆菌这一生物变得家喻户晓。炭疽杆菌具有的细胞器是 [ ]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