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前趋势的继续:苏联在经济上衰退,在政治上僵化如故,但在军事上保持强大;它小心翼翼地保卫其正在衰落的东欧帝国;它与美国的关系没有重大变化,并与美国在三条中心战略战线继续进行竞争。
——(美)布热津斯基《未来十年美苏关系展望》
材料二 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即使没有可以那样做的政府,至少有可以那样做的人。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岳麓版必修一教材
材料四 1983年1月,中曾根康弘作为内阁总理大臣在国会上发表施政演说时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问题,……在财源分配上腾出力量,加强对外援助,以发挥日本对争取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作用,确立日本在国际事务中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
——丹尼斯·T·雅斯托莫《战略援助与日本外交》
材料五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关系的基本状况。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的原因。为此,这一时期美国亚洲外交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
(3)据材料三概括美与西欧的关系。
(4)据材料四,指出日本怎样谋求政治大国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能采取该手段的主要原因。(5)综合以上材料,“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请你谈一谈对当今及未来世界政治格局的看法。
经济改革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稳定、繁荣社会。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能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
──罗斯福
(1)根据资料一,这番话为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所说。请问:他的这番话是在什么严
重局势下说的? 目的何在? 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资料二
即使在常常可以享受特权的莫斯科,顾客们也不能保证买到他们所需要的肉,蛋和家禽也缺货。……现在是春天了,但一如既往,蔬菜缺货……
我相信,只要我们改变我国经济工作的优先次序和组织结构,为我们的公民提供他们所需要的食品和消费品,我们就能成功地同资本主义竞赛。
──摘自《赫鲁晓夫回忆录续集》
(2)根据资料二,这番话为赫鲁晓夫下台后所说。那时,苏联谁主政? 这番话说明了什么现象? 你怎样认识赫鲁晓夫的反思?(注意:不得抄原文)
资料三
“房子大了,道路宽了,村民富了,我也能带着孙子到首都北京天安门圆我祖孙二人的梦了。今天更令我高兴的是,我们中国人还能上太空了。”在神舟六号成功飞天之日,一位见证了改革开放全过程的四川老人,用朴实的话语道出中华大地已经和正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摘自《改革开放30年》
(3)根据资料三,四川老人这番感慨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他的家乡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
民族工业的兴衰,映射了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艰难历程。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㈠ 永利碱厂为著名实业家范旭东创建。斯时,中国用碱完全被“洋碱”垄断。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洋碱”进口中断,引起民食和工业用碱的恐慌。有鉴于此,范旭东决定创办制碱工厂。1916年定址塘沽筹建,1924年生产出碱,揭开了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制碱工业史上的第一页。
㈡ 1926年,永利生产出合格的纯碱。同年,在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上,其“红三角”牌纯碱一举夺得金奖。从此,“红三角”不仅行销全国,还出口到日本等国。1932年,范旭东回顾建厂经历感慨说:“我们受尽工业技术上折磨和世界托拉斯的压迫与利诱,差幸还没有屈服。现在每年进口的洋碱由100万担减至48万多担了。”
㈢ 七七事变后,永利被日寇强占,范旭东坚决拒绝与侵略者合作,迁徙四川建立新厂。抗战胜利后,永利得以复归,然而国民党政府贪污腐败,比抗战前更甚。1946年,国民党政府悍然发动内战,塘沽环境愈益恶化,永利无法维持生产,1948年底被迫停工。
㈣ 新中国成立后,永利获得新生。1952年底,永利率先成为全国首家公私合营企业。后又发展更名为“天津碱厂”。如今,天津碱厂的“红三角”牌纯碱已畅销20余个国家和地区,天津碱厂成为中国最大的纯碱生产商和出口商。
──摘编自《化工先导──范旭东》等书
(1)根据㈠段,范旭东是在什么背景下创建永利碱厂的?
(2)分析㈡、㈢两段,两段内容各说明了什么?
(3)根据㈣段,永利碱厂转为“公私合营”,其重大意义是什么?
(4)以永利碱厂为例,你认为应该怎样认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中国农耕文明成就辉煌,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分析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9(组合)出自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耙:碎土、平地;耔:培土。
该组图揭示了中国古代农业的什么基本特征?
(2)图10、11、12均出自《天工开物》,反映了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的部分面貌。
① 依照示例,指出图11、图12所表示的手工业部门:
示例:图10──纺织业
图11:;图12:。
② 图10所示的花机(花楼机),专门织造 。
A.棉织品 | B.毛织品 | C.麻织品 | D.丝织品 |
③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3)图13描绘了明朝杭州北关地区“夜市”的繁华。追溯历史,杭州早在 (朝代)就有了夜市。
(4)北京的街巷,如米市大街、骡马市大街、果子巷,又如油坊胡同、石作胡同、酱坊胡同等,这些街巷名大多在明清时期就有了。
结合图13和上述北京街巷名所透露的历史信息,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商业的特点。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材料二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
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活动有关?
(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你是如何判断的?这种情况的出校与哪两个运动有关?这两个运动的后果如何?
(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4)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你得到了什么重要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66年方举赞投资200元,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建厂时只有一座打铁炉,四五个人,专为美商的“老船坞”加工、制造船舶批零配件。三年以后,它开始用车床生产,由一个手工锻炼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
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前30年,民族资本的总额只有680万元,而甲午中日战争后3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表现为商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而且还表现出由沿海向内地的扩展。
材料三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晚清状元。他不热心官场,而是以极大的爱国热忱倡导“实业救国”,并创办实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其中三分之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的。
材料四 1937年,宋子文趁人之危,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强行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当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
——以上材料均出自人教版历史教材必修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什么年代?最初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除发昌机器厂外,请再列举一个标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2)根据材料二指出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
(3)材料三中张謇的大生纱厂一战期间获得很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发展的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