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给尼克松的备忘录中表示:“我们对中国采取主动行动的最大好处也许就是对苏联的影响”。美国“对中国采取主动行为”的意图是
A.扭转与苏联争霸的不利局面 | B.促使日本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
C.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 D.促进国际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
下图所示国际机构成立的初衷是
A.稳定国际汇率 | B.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 |
C.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 D.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 |
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组委会主席张雪倩曾表示:“APEC的21个成员占了全球贸易总量的54%,还包括了美国、日本和中国这三个全世界最大经济体。APEC可以发出一致和统一的声音来推动WTO的谈判。”这主要说明了
A.APEC经济一体化已推动政治一体化进程 |
B.APEC和WTO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
C.APEC是当今世界合作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联盟 |
D.区域经济集团化推动全球化发展 |
2010年4月25日,从美国首都华盛顿传来消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2010年联合春季会议通过的投票权改革方案中,将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的整体投票权提高3.13个百分点,由原先的44.06%提高到47.19%。其中,中国的投票权从目前的2.77%提高到4.42%,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这说明了
A.大国操纵世界银行的局面得到彻底改观 |
B.会员国缴纳股金的份额与投票权开始脱钩 |
C.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
D.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
下图是《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1950-1984)示意图》。造成20世纪70年代末两国粮食
产量出现不同发展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经济改革是否符合国情 | B.土地所有制的不同 |
C.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否 | D.是否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
19世纪下半叶,西欧的工人享有普遍的繁荣和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在1850—1913年间,英国和法国的实际工资几乎增加了1倍。出现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A.福利国家制度建立和完善 |
B.生产力极大提高,社会矛盾得到解决 |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开始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
D.海外投资带来巨额利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