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在学习了酸碱盐的性质后,萌生了用身边的物质来制取新物质并研究物质性质的想法。请你参与其中,体验实验探究的快乐吧。
【粗产品制备】
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家里的纯碱溶液和贝壳为原料制备烧碱,按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请你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1)贝壳高温煅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操作Ⅰ是____________,该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玻璃棒;
(3)得到烧碱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得到的溶液存放在如图所示的 的瓶中(填A 或B)。
【粗产品成分分析】
将溶液蒸发结晶得到固体C,固体C中的成分有哪些呢?
甲同学认为:只含有NaOH; 乙同学认为:只含有NaOH Ca(OH)2;
丙同学认为:含有NaOH Ca(OH) 2 Na2CO3; 丁认为可能含有 。
【分析讨论】:丁同学认为 同学的猜想肯定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
(5)甲取少量固体C,加水溶解,向其中滴加3滴酚酞试剂,溶液变为红色,立即得出结论甲的说法正确,你认为甲的结论 (填“正确”、“错误”或“无法确定”),理由是 ;
(6)丁取适量固体C溶于水,滴加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结论:由上述实验,你认为__________同学的实验结论是正确。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虑 。
【定量分析】
(7)另称取10g上述样品C,放入盛有100g7.3%的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将所得溶液蒸发,求得到的氯化钠固体质量(写出过程2分)。
现代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添加剂也应运而生.
(1)“盐卤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这句俗语中的盐卤就是人们为改变食品状态而添加的凝固剂.盐卤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镁,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食盐和氯化镁,其分离、提纯过程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粗盐中含有大量泥沙,从粗盐提纯精盐的步骤是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写出Ⅱ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 .
(2)能正确看待和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非常重要.下表是某超市售卖的两种不同品牌橙汁的标签.
(i)两种橙汁均属于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ii)你选择的品牌更倾向于:_________ 填“A”或“B”).为防范添加剂的危害,选购包装食品时应注意_________(至少写一条).
(3)为维护食品安全,卫生部公告,自2011年5月1日起,禁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等添加剂.有媒体报道面条可以燃烧,一些市民据此担心面条中加入了不安全的添加剂.仅从面条可燃就判断加入了添加剂是不科学的,因为面粉中含有的淀粉是可以燃烧的,淀粉的化学式为(C6H10O50,完全燃烧的产物是___________;燃烧过程中可闻到像头发烧焦似的刺鼻气味,是面粉中的营养素 ___________燃烧产生的.
(4)面粉不仅可以燃烧,一定条件下还会发生爆炸.生产面粉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___________(任写一条).
在A、B、C、D四支试管中各加入1~2小粒碘或高锰酸钾,然后分别加入5mL水或汽油(如图所示),振荡,观察现象.
(1)A试管中的现象是 _________ ,C试管中的现象是 _________ ;
(2)对比 _________ (填字母)两支试管中的现象得出: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对比A、C试管中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 ;
(3)[提出问题]物质的溶解性除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外,还与什么有关?
[作出猜想] _________ ;
[设计方案] _________ ;
[观察现象] _________ ;
[得出结论] _________ .
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化学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_________ ,② _________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用的仪器是 _________ (填字母),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 ;某同学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始终未看到小木条熄灭,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 (写出一条);
(3)实验室用以上提供的仪器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 .
初中化学课上,同学们利用下列实验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1)A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B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废液倒入同一只废液缸中,最后发现废液浑浊并显红色。
【提出问题】 废液中含有什么物质?
【假设猜想】 通过分析上述实验,同学们猜想:废液中除酚酞、碳酸钙及水以外一定含有。
老师问:废液中还可能有什么物质?引发同学们热烈讨论,下面是大家的发言:
学生甲 |
可能有Ca(OH)2、NaOH |
学生丙 |
可能有Ca(OH)2、CaCl2 |
学生乙 |
可能有NaOH、Na2CO3 |
学生丁 |
可能有Na2CO3 |
学生戊 |
可能有NaOH |
…… |
………… |
【实验验证】 同学们对可能含有的物质进行确定,取一定量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逐滴加入氯化钡溶液,得到白色沉淀,红色褪去。
【结论】上述滤液中,还含有,没有。
已知NaOH容易与空气中的CO2作用而变质。小军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固体后,设计方案,对这瓶NaOH固体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操作的名称分别是操作① ,④ 。
2)根据上述实验,可以确定该固体 变质(选填“已”或“未”)。
3)步骤③中加过量氯化钙溶液的目的是。
4)若测得E的pH=7,则A的成分 ,
若测得E的pH>7,则A的成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