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种动物的性别决定为XY型,其毛色、眼色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A/a、B/b控制。下图是研究该种动物毛色、眼色性状遗传的杂交实验,请据图分析回答:

(1)眼色基因(B/b)位于___染色体上,白毛个体关于毛色的基因型为_____。
(2)F1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F2中这种基因型的个体占的比例为____。
(3)F2代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共有__种,其中灰毛红眼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
(4)若让F2中灰毛红眼雌性个体与灰毛白眼雄性个体自由交配,后代中杂合雌性个体占的比例为_______。
(5)动物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多出l条的个体称为“三体”。研究发现,该种动物产生的多1条染色体的雌配子可育,而多1条染色体的雄配子不可育。该种动物的尾形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r控制,正常尾对卷曲尾为显性。有人在一个种群中偶然发现了一只卷曲尾的雌性个体,其10号常染色体多出1条,其余染色体均正常。(注:“三体”细胞在减数分裂数分裂过程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
①该雌性“三体”形成的原因是参与受精作用过程的____配子异常所致,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________。
②欲判断基因R/r是否位于10号常染色体上,可让这只卷曲尾的雌性“三体”与纯合的正常尾雄性个体杂交得F1,再让F1代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得F2。若F2代正常尾个体与卷曲尾个体的比例为_____,则基因R/r位于10号常染色体上;若F2代正常尾个体与卷曲尾个体的比例为_____,则基因R/r位于其他常染色体上。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块农田发生稻化螟虫害,承包土地的农民起初在稻田里喷洒DDT家药,但几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农药。如图为在此时期内稻化螟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

(1)从A点到B点,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害虫种群密度都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B点到C点曲线回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害虫起_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___________(定向或不定向)的,是通过农药与害虫之间的____________实现的。
(3)一般认为,C到E点为生物防治期,请据曲线对比两种治虫方法,可以看出农药防治害虫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A到D为农药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可能采取了某种措施,这种措施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有关遗传病的资料,回答问题。图1为某家族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分别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及性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

(1).Ⅲ-14的X染色体来自于第Ⅰ代中的________。
(2).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是_____性遗传病。
(3).若Ⅲ-11与一个和图2中Ⅲ-15基因型完全相同的
女子结婚,他们的后代患甲病的概率是______。
(4).假定Ⅲ-11与Ⅲ-15结婚,若a卵与e精子受精,
发育出的Ⅳ-16患两种病,其基因型是_____。
若a卵与b精子受精,则发育出的Ⅳ-17的基因型
是_____,表现型是___________。
若Ⅳ-17与一个双亲正常,但兄弟姐妹中有甲病患者的正常人结婚,其后代中不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
(5).采取____措施,可估计遗传病的再发风险率并提出预防措施。

为验证DNA的半保留复制,科学家设计了如下实验:用含3H标记物的培养基处理蚕豆根尖细胞(2n=12),待其完成此次分裂后,移入含有秋水仙素的普通培养液中,再让细胞连续分裂两次,通过放射自显影技术检验分裂期细胞染色体的放射性。据此实验分析回答:(秋水仙素作用不影响复制,但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1)实验所用的细胞材料最可能取白蚕豆根尖的 ___________区,处理根尖细胞的3H标记物最可能是
(2)带上3H标记的根尖细胞移入含有秋水仙素的普通培养基中,连续分裂两次,则第二次分裂前期细胞中有条染色体。如果DNA的半保留复制假设成立,实验结果应为: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全部都显示放射性,其中每个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的放射性显示情况是;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放射性显示情况是:
(3)提取处于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DNA进
行离心,请参照右图①②③,在④中标出DNA分子可
能出现在试管中的位置,并在括号中写出各自的比例。

下面是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1)图1表示的反应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
(2)请据图1回答:
①在有光条件下,停止供给CO2时,二磷酸核酮糖的浓度变化如图2的________;磷酸甘油酸的浓度变化如图2的________。
②在CO2存在条件下,将植物从暗处移到明处后,磷酸甘油醛的浓度变化如图2的________。

(3)图3表示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中光强度和氧气释放速度的关系。图4表示该植物在不同温度()下,某一光强度时氧气释放量和时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①当图4纵坐标分别表示光合作用所产生氧气的净释放量()和总量()时,则它们分别是在光强度为________()和________()千勒克司下的测定值。
②若该植物的呼吸商(呼吸商=呼吸放出的CO2量/呼吸消耗的O2量)为0.8,在条件下,1小时内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为________毫升。
③若该植物的呼吸商为0.8,在、4千勒克司光强度下,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除完全利用呼吸所产生的CO2外,每小时还应从外界吸收CO2_______毫升。
④在4千勒克司光强度下,时该植物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葡萄糖量是时的________倍。

某同学进行实验,甲图为实验开始状态,乙图为实验结束状态。请在乙图所示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实验,探究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

增添的实验材料: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试管、滴管、水浴锅等。
(注:蔗糖酶可以催化蔗糖水解为单糖)
(1)设计出继续实验的简要步骤:
①向a、b两管分别加入,水浴加热(或隔水加热)U型管至适宜温度,观察的变化;

(2)预测实验现象并作出结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