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元史选举志一》记载:“(世祖至元)四年九月,翰林学士承旨王鹗等,……以为:‘贡举法废,士无如仕之阶,或习刀笔以为吏胥,或执仆役以事官僚,或做技巧败鬻以为工匠商贾。”另据谢枋得《叠山集》记载:“当时社会阶层的划分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的说法。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元朝

A.重视科举制度 B.文人的社会地位较低
C.有明显的等级划分 D.工商业经济发展较快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宋明理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中日、中美分别于1972年、1979年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日本早于美国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表明

A.日本已经摆脱日美同盟的束缚 B.中国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C.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D.日本已经成为政治大国

观察新中国城市化发展曲线,其中出现阶段“III”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B.支持农业合作化运动
C.全面实施经济调整 D.为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1912年5月,戴季陶在《民权报》上发表的一篇题为《杀》的文章中写到:“熊希龄卖国,杀!唐绍仪愚民,杀!袁世凯专横,杀!章炳麟阿权,杀!”但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并未下令追捕此人。据此可以推断

A.民国初年,国民党与袁世凯存在着激烈冲突
B.辛亥革命后,大众传媒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C.袁世凯复辟帝制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坚决反对
D.辛亥革命后,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在中国近代史上,各阶层一直在内忧外患中寻找着强国御辱之道。其中农民阶级发起的有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发起的有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从社会发展演进的角度看,对上述事件概括正确的是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都始终将自由作为奋斗目标
C.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D.世纪之交出现了反侵略的高潮

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顾炎武上述言论的主旨是

A.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 B.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
C.提倡无研不信的为学方法 D.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