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在生命活动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细胞内含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新陈代谢。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下表是几种不同生物体中水的含量:
生物 |
水母 |
鱼类 |
蛙 |
哺乳动物 |
藻类 |
高等动物 |
水的含量(%) |
97 |
80~85 |
78 |
65 |
90 |
60~80 |
由此表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子在入仓之前需晾晒,所去除的水分主要是细胞中的________水。
(3)将干种子用水浸泡后种子能萌发,但干种子不经水浸泡不能萌发,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常吃的黄豆芽和绿豆芽是将干的黄豆种子和绿豆种子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种子萌发而成。如果豆子一直浸泡在水中,不换水,豆芽就会死亡,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新鲜的鸡蛋清呈液态胶状,而臭鸡蛋清则是相对更“稀”的液体,呈水状,这是因为在新鲜的鸡蛋清中的水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液态胶体,这时的水为_______,是细胞和生物体的______,而臭鸡蛋中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使这部分水释放出来,转变为_____。
蔗糖酶能专一催化1 mol蔗糖分解为1 mol葡萄糖和1 mol果糖。某科研小组在最适温度(40℃)、最适pH的条件下,对该酶的催化反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请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在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图中画出最适状态下,反应过程中葡萄糖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用“1”标注)。在反应速率随酶浓度变化图中画出最适状态下,一开始时将混合物中蔗糖的浓度增加50%,反应过程中反应速率随酶浓度变化的曲线(请用“7”标注)。
(2)在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图中分别画出,一开始时将混合物中酶的浓度增加50%、反应温度降低10℃,反应温度升高10℃、反应温度升高20℃蔗糖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用“2”标注酶浓度增加后的变化曲线,用“3”标注温度降低10℃后的变化曲线、用“4”标注温度升高10℃后的变化曲线、用“5”标注温度升高20℃后的变化曲线)。
(3)拜糖平与蔗糖酶的亲和力较蔗糖大15 000倍,故能竞争性抑制蔗糖与蔗糖酶的结合。向足量反应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拜糖平后,请在反应速率随酶浓度变化图中画出反应速率随酶浓度变化的曲线(请用“6”标注)。
生物学家研究发现,癌细胞的无限增殖受某调控基因的控制,该调控基因能激发所有动物细胞大量增殖,为探究该调控基因是存在于细胞质还是细胞核中,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设计(如图):
根据以上思路,请继续完成下列实验设计方案:
A.实验方案(实验提示:癌细胞能连续培养,但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如何观察
细胞形态不作实验设计要求)
(1)用胰蛋白酶分别处理宫颈癌细胞和小鼠肝细胞,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
(2)分别使单个癌细胞和单个肝细胞核质分离。
(3)
。
(4)取两个培养瓶分别编号甲、乙,各加入等量的培养液。
(5)
。
(6)分别观察甲、乙培养瓶中的细胞形态。
B.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结果 |
实验结论 |
甲瓶中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乙瓶中基本无变化 |
|
调控基因的表达需要细胞核与细胞质相互作用 |
下图是几种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请据图回答:
(1)最有可能属于病毒的是 ,它在结构上不同于其他三种图示的显著特点是 ;病毒的生活及繁殖必须在 内才能进行。
(2)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它在结构上不同于真核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没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与真核细胞的统一性则表现在
。
(3)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能完成此生理过程的物质基础是因为其内含有 。
(4)D图展示了哺乳动物的平滑肌细胞,其遗传物质在存在方式上不同于其他三种图示的特点为 。
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显微镜,试回答: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 。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 个。
(3)在光线充足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实验。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地观察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判断,此时应改用 ,
光圈。
(4)大部分动植物体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要经过特殊处理,如将标本做成很薄的切片。但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却可以直接做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主要是因为它们( )
A.是单个或单层细胞 | B.都带有特殊的颜色 |
C.是无色透明的 | D.是活的细胞 |
(5)某学生在做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再在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生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弹簧夹片压住,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约1~2 cm处停止。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慢上升镜筒。请指出该同学在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
① 。
② 。
③ 。
1920年3月德国科学家奥托.洛维(Otto Loewi)做了一个极为巧妙的实验:将两个蛙心分离出来,第一个带有神经,第二个没带。两个蛙心都装上蛙心插管,并充以少量任氏液。刺激第一个心脏的迷走神经几分钟,心跳减慢;随即将其中的任氏液吸出转移到第二个未被刺激的心脏内,后者的跳动也慢了下来,正如刺激了它的迷走神经一样。同样地,刺激心脏的加速(交感)神经,而将其中的任氏液转移至第二心脏,后者的跳动也加速起来。
(1)该实验证明神经细胞通过产生作用于心肌细胞从而控制心肌的收缩。现在证明该物质只能从突触释放,然后作用在该结构的突触上,使后一个神经元发生。
(2)如果我们不知道任氏液对蛙心的跳动是否有影响,那么对上述实验还需补充什么对照实验,请简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