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抗HPV的单克隆抗体可以准确检测出HPV,从而及时监控宫颈癌的发生,以下是以HPV衣壳蛋白为抗原制备出单克隆抗体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涉及的细胞工程技术有 。
(2)若要分析杂交瘤细胞中染色体,可通过 等过程制成装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杂交瘤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普通淋巴细胞相比具有的特点是 ,在HAT培养基上存活的细胞可能包括 (填下列序号)。①无抗体分泌的细胞 ②抗HPV抗体的分泌细胞③其它无关抗体的分泌细胞
(3)对于抗体检测呈 性的杂交克隆应尽早进行克隆化,克隆化的方法最常用的是有限稀释法,即稀释细胞到3~l0个细胞/mL,每孔加入细胞稀释液 mL(0.1/1/10),使每个孔内不多于一个细胞,达到单克隆培养的目的。
(4)由上述过程生产出的单克隆抗体不能直接用于人体,理由是 。
(5)科学家从某些无限增殖细胞的细胞质中分离出了无限增殖调控基因(prG),该基因能激发动物细胞分裂,这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了更多的思路。除本题描述的一种制备单克隆抗体技术外,请再简要写出一种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思路 。
为了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生长的影响,假设生长素能促进根的生长,且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强。
实验方案:将小麦种子浸润萌发,如图所见,根部正在发展,从区域A剪取10mm长的根段。配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在每一种溶液中放入相同数量的根段,浸泡两天。
(1)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根据表内数据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绘制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根段长度增长率的曲线图。
表1根段长度数据表
生长素浓度(ppm) |
0 |
10-5 |
10-4 |
10-3 |
10-2 |
10-1 |
两天后根段的平均长度(mm) |
12.0 |
12.3 |
12.8 |
12.4 |
11.2 |
10.6 |
(2)据表得出结论:。
(3)分析与讨论:实验所用的根段为什么取自区域A而不是区域B?
。
(4)为探究实验所用根段为什么取自区域A而不是区域B的解释是否正确,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
实验方案:从区域A和区域B各剪取10mm长的根段,分别等量地浸泡于10-4ppm(或10-5ppm、10-3ppm)浓度生长素溶液中2天,测量根段的长度,计算平均值。
(5)结果与分析:。
为了探究木瓜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某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首先取若干生长状况相同的木瓜植株,平均分为7组,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实验开始时测定CO2的浓度,12小时后再次测定CO2的浓度。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
温度(℃) |
光照强度:普通阳光(%) |
开始时的CO2浓度(%) |
12小时后CO2浓度(%) |
1 |
25 |
0 |
0.35 |
0.368 |
2 |
25 |
10 |
0.35 |
0.342 |
3 |
25 |
20 |
0.35 |
0.306 |
4 |
25 |
40 |
0.35 |
0.289 |
5 |
25 |
60 |
0.35 |
0.282 |
6 |
25 |
80 |
0.35 |
0.280 |
7 |
![]() |
95 |
0.35 |
0.279 |
请分析回答:
(1)设计这一实验的原理是
(2)实验中第1组在12小时后CO2浓度变化的原因是。
(3)如果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了不同品种的木瓜植株,这样设计违背了科学实验的原则。
(4)若将第7组植株突然移至第4组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光合细胞中的ATP含量会,C5化合物的含量会。
(5)该实验设计尚不能确定木瓜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请你提出进一步探究的实验设计思路:。
(6)为提取木瓜叶片中的叶绿素,研磨前在研钵中除加入剪碎的木瓜叶片外,还应加入
(至少写出二种)。经快速研磨、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塞严;将试管置于适当的光照下2-3min后,试管内的氧含量。
下图①②③表示了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请据图回答下列(1)至(3)题:
(1)科学家克里克将图中①②③所示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命名为法则。过程①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和的间期。在过程①中如果出现了DNA分子中发生若干个碱基对的增添,而导致基因结构改变,这种DNA的变化称为。
(2)过程②称为,图中DNA片段由500对碱基组成,A+T占碱基总数的34%,该DNA片段复制2次,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已知甲硫氨酸和酪氨酸的密码子分别是AUG、UAC,某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AUG,则该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若DNA一条链的碱基序列为-TGTGCGTTGACC-,则以其互补链为模板合成mRNA,则mRNA的碱基序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b为mRNA的两端,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一个mRNA上连接多个核糖体叫做多聚核糖体,多聚核糖体形成的生物学意义是。
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为a、b、c、d,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与b的关系为竞争,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a、c、d的种间关系是。
(2)若c种群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当c种群的数量增加时,d种群由于食物丰富也会增加,这样c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说明生物群落内部具有调节,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3)若持续干旱使a种群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旱灾后土地上重新长出灌木丛,这属于演替。
(4)d能够依据c留下的气味去猎捕c,c同样也能够依据d的气味躲避猎捕,这些气味物质是信息。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
(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个。
回答下列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关的问题:
Ⅰ. (共8分)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面是实验的部分步骤:
(1)写出以下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
第二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实验结果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35S的培养基培养______________,再用噬菌体去感染。
Ⅱ.(共7分)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上层液体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___________。
(2)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a.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将__________ (填“是”或“不是”)误差的来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中,_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