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看到一首《定征清战略》诗:“作战先开第一期,直前扫荡北洋师。幄中夙有筹边策,渤海湾头树旭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英法联军要进攻北京 | B.日本侵华战争蓄谋已久 |
C.革命党人“反清复明” | D.八国联军妄图瓜分中国 |
列宁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此段材料选自()
A.《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 B.《四月提纲》 |
C.《告俄国公民书》 | D.《和平法令》 |
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最能体现“政权机构中权力分配、制约、平衡”这一原则的内容是()
A.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B.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
C.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 D.实行责任内阁制度 |
“……‘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在关内流浪!”歌曲《松花江上》反映的史实是()
A.华中沦陷 | B.华北沦陷 | C.东北沦陷 | D.华南沦陷 |
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这表明()
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B.中共党内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认识不一致 |
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
D.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
1919年5月11日时事新报刊登《对于国人之大警告》一文指出,南北政府中“无一可恃之人,无一非巧取豪夺,日与吾人为仇为敌,其思想,其行事,无一能与平民政治相容”。这段材料()
A.表达了对南京政府和北洋军阀的强烈不满 |
B.对五四运动的发生起到了动员作用 |
C.体现了追求民主政治的强烈愿望 |
D.反映了强烈的民族独立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