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这表明( )
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B.中共党内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认识不一致 |
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
D.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
意大利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说:“(18世纪后半期)工业革命在漫不经心的观祭者看来,仅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实际上它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大变动问题。”这里的“大变动”主要指①国际分工日益明显②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工业开始发展③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开始向世界扩展④推动了科技进步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A.①②③ | B.④ |
C.①② | D.③④ |
广告的本质是传播,广告的灵魂是创意。据考证,叫卖广告最早在先秦已出现,到宋代我国的广告中以唱卖为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叫卖配上词曲,曲牌中有《甜水令》《包子令》等,韵味十足。结合材料,你认为造成宋代广告形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市民通俗艺术的兴盛 | B.商品经济的发展 |
C.商业的时空限制被打破 | D.市民阶层广告意识的增强 |
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竞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
A.天津地区 | B.上海地区 |
C.苏杭地区 | D.珠三角地区 |
秦人民歌:“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苍,忘我苍生。”这首民歌可以反映中国古代
A.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特点 | B.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
C.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 D.小农经济的落后性 |
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
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
B.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 |
C.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
D.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