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这表明( )
| 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 B.中共党内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认识不一致 |
| 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
| D.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
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赢政出生于一月,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又因“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征月”。从中体现了
| A.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加强 | B.历法是为封建政府服务 |
| C.向社会宣扬君权神授观 | D.封建皇权至高无上 |
自1500年至今,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移动发生在
| A.欧洲人口向美洲的移民 | B.非洲黑人被掠卖到美洲 |
| C.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 | D.落后国家向发达国家的移民 |
美国政治家基辛格在1973年指出:“(世界)在经济方面,至少已出现五个主要集团。从政治上看,更多的势力中心已经出现……”材料表明,基辛格认为
| A.“两极”格局即政治、经济两极 |
| B.美苏国际政治、经济竞争局势激烈 |
| C.世界出现多级化趋势 |
| D.基辛格反对美苏两强霸权 |
某国际组织通过贸易政策审议机制、争端解决机制、补贴纪律、可持续发展、服务贸易自由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手段把协调管理的触角从边境措施延伸到国内决策与立法领域,监督职能空前强化,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联合国”。该组织是
| A.联合国 | B.布雷顿森林体系 | C.欧盟 | D.世贸组织 |
在苏联历史上,首次有力度地向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发动冲击的是
| A.新经济政策 | B.两极格局下“冷战” |
| C.赫鲁晓夫改革 | D.戈尔巴乔夫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