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山东枣庄诞生的中兴公司是中国近代以来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初创与转型
1878年(清光绪四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准清廷,开办峄县中兴矿局;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更名为“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
材料二 辉煌与停滞
1931年,《中国矿业报告》记载:“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至1936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3个大公司、5个厂、29个分销厂以及码头等设施。1938年,日军侵占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被日本三井株式会社攫取,八年间有4000多名矿工死于日本侵略者“以人换煤”的法西期血腥政策之下。
材料三 新生与跨越
1952年,中兴公司实行公私合营,中兴公司转变成枣庄煤矿,生产得以恢复。
1999年,枣庄煤矿由于资源枯竭,关井破产重组为新中兴公司。如今,企业已在美国、拉丁美洲、非洲及欧洲积极拓展业务,一个现代化跨国公司正在形成。
——据梁志旺《“一个活着的民族工业发展史”——枣庄“百年中兴”》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兴公司实现转型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影响中兴公司发展的因素。
(3)依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兴公司性质发生丁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兴公司实现“跨越”的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交通工具对生活的影响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国民大革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在那里事无巨细均由相互制约的大衙门审理……中国的一切政事都通过这些衙门的自我调节。
——伏尔泰
材料二 英法两国代议制发展简要进程



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
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
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英王“统而不治”
1832年议会改革,以妥协方式扩大民主
1867和1884年英国两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


1789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
1791年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订拿破仑宪法
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
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0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5年法国议会通过了宪法的全部条文,确立了共和制


——摘编自《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治的生成、建构与演进》
材料三 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的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独立宣言》已宣布:“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于是,美国人民在革命期间和革命之后,通过了旨在使这一宣言不仅在纸面上而且在生活中得到实现的种种法律。他们没收并分配了亲英分子的大地产,将公民权扩大,所有成年男子(但不包括妇女)都拥有了选举权。许多州政府通过了禁止输入奴隶的法律。已建的教会被废除,宗教信仰自由成为国家的法律。十三个州都正式通过了包括人权在内的宪法,这一宪法保证公民天赋的权利。
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于是,美国成为自由和机会的一个象征,作为一块新的、没有历史负担和枷锁的大陆而受人羡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相互制约”是对中国隋唐时期哪一制度的描述?如何认识在此制度下“中国的一切政事都通过这些衙门的自我调节”?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两国代议制民主在发展进程中体现的不同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3)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材料三中关于美国革命的认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出土的铁制的起土工具主要是锄、镢、锸。而犁(包括犁冠,即所谓V型器)的出土却寥寥无几。
——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战国)铁犁铧也已经出现,所见多是一种"V"字型的铁铧冠。春秋战国文献中曾见到一些关于"铁犁"或"犁耕"的零星记录。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材料二 近代中国工业十分落后,农业机器主要依赖进口,表1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
状况。每5年平均机器和工具年进口值(单位:1000海关两)
——摘编自章有义《明清及近代农业史论集》

年代
各种机器和工具(A)
农机具(B)
B/A(%)
1912—1916
15956
118
0.74
1917—1921
39269
798
2.03
1922—1926
43074
390
0.91
1927—1931
55192
998
1.81

材料三“(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而八九。”
——《饮冰室合集》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当时怎样的农业生产状况?如何看待这一现状?
(2)指出材料二所显示的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状况,分析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
(3)据统计,2010年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已达到52﹪,联系不同历史时期的史实,分析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趋势。
(4)材料三中的“旧工业”指什么?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关联。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中国梦就是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说的更准确些,中国梦就是中国理想。从狭义上讲,它包含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从广义上讲,她是中华民族5000年来生生不息的不懈追求和美好向往。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灿若星辰的民族英雄和仁人志士中,我们不妨举出四位“中国梦”的杰出引领者,他们分别是——孔仲尼、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从孙中山到毛泽东、邓小平,我们可以理出一条从原始的中国梦到今天的中国梦的路线图,追寻着这个路线图,我们才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梦,共筑中国梦,实现中国梦。
——“中国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材料二 为什么孙中山所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没有取得成功,因为他只是把马克思理论作为一种学说来看待,而没有把它作为指导中国革命的思想武器。因此,孙中山所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最终无法取得胜利,他也无法延续更不可能实现中国梦。
材料三 1894年,孙中山先生在《上李鸿章书》中,阐述了平水患、兴水利的思想,建议利用水利发电。1917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最早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称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 1893年,他在《上李鸿章书》中就提出“急农兴学,讲求树畜”,以强国家的主张。1915年,他又提议以每年的清明节为植树节。同年7月,北洋政府接受建议,正式规定清明节为植树节。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演讲时,再次指出:“防止水灾与旱灾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森林,要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1925 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有不少人提出应大力推行植树造林,并将中山先生逝世的那一天,即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以表纪念。
——伟人孙中山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为什么会成为四位“中国梦”的杰出引领者之一的原因。
(2)材料三反映了孙中山先生“中国梦”侧重于三民主义的哪个主义?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在旧中国孙中山的中国梦为什么无法实现?

【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一种说法:假如没有1904年的日俄战争,如今的东北还在不在中国的版图内都成问题。理由是:日本人当初侵占东北,终究是殖民者。俄国人则不同,他们趁1900年的义和团暴乱之机侵占东北后,完全是为了扩展其疆域,就象过去强占中国的其它领土一样。所以中国人应该庆幸,这场战争的胜者是日本而非老毛子。
——【中华论坛】中国人应该庆幸,这场战争的胜者是日本而非老毛子
材料二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战胜的日本依靠获得的巨额战争赔款,国力和野心大增,立刻展开一个十年海军扩充计划。在另外一方面,俄国亦自1898年起积极扩充海军的实力,在法国的协助之下,于圣彼得堡(St.Peterburg) 的造船厂中建造新型战列舰,企图在1904年使其海军实力成为仅次于英、法二国的第三海军大国。1902年英国为制衡俄国在东亚的扩张,与日本签订英日同盟条约,提升了日本的国际地位,同时也加深了日本以战争解决日、俄争端的决心。日本经过近10年的准备,与它的“老对头”俄国展开拼死一搏。........在俄国军方,也猜想得到日本的此一战略,双方也都知道此一战略的关键在于日军能否安全地横渡日本海,在朝鲜海岸或是中国东北登陆。

材料三如果说“立宪”的复苏是日俄战争的一个重要后果,那么一些青年由“爱国”走向“革命”,则是另一个重要后果。.......此前,孙中山的活动重点是会党,在留日学生中并无“市场”,甚至将他视为“盗寇”。但日俄战争期间,同情革命的学生迅速增多,孙中山的活动重点就由会党转为留日学生,“革命力量”开始形成,“革命”与“改良”道分两途,“革命”虽仍弱小,但已有资格与“改良”展开理论论战。拒俄运动、日俄战争,使学生将“国家”与“朝廷”区分开来,从“爱国”走向“革命”。日俄战争对中国的深刻影响,再次说明了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对一国国内政治影响之深远。因此,客观、清醒、科学地分析、认识国际形势,制定正确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方针、政策,是国家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从日俄战争的实质角度评论材料一的观点。
(2)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688年以后发行的英国国债都是议会举债,因此和法国由国王举债相比,英国国债的政府违约可能性小得多,因此尽管英国国债的收益率只及法国国债的五分之一甚至更低,英国国债仍然供不应求;而法国国王举债却经常赖账,因此收益率虽高,但是人们却不愿意购买法国国债。体制差异导致两国国债在市场上的表现不同,因此英国在紧急情况下总是能够迅速调动大量社会资源。从1688年到1815年,英法之间一共进行了6次战争,英国获胜5场,法国只在美洲独立战争期间获得对英国的胜利,但正是这场胜利让法国政府破产并间接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材料二上院的权力自光荣革命开始一直在削减,特别是经历了19世纪三次议会改革以及20世纪普选制的确立后,上院基本成为政治传统的象征,而非实权机构。下院自13世纪开始便一直代表民众议事。光荣革命后,下院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权力机构,不过在19世纪议会改革前,人们认为下院议员不是每一位臣民利益的代表,而是英国所有地区以及所有重要国家利益的代表。对于英国大多数民众而言,他们感受到的政治的存在并非是在威斯敏斯特,而是在地方。政治和社会控制的实施主要发生在地方一级,并常常在议会选区的框架内。几十万的个人——选民或非选民——都是在这一层面上体验政治的。但是,多数议会选区只有很少选民,而这些选民又处在有产人士的庇护和影响之下。
材料三 可以说,英国的光荣革命很光荣!因为很彻底!彻底到只革命这一次就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这是法国等很多国家都无法达到的(法国居然用了将近一百年)!而且影响深远:一、奠定了英国“世界霸主”的基础(包括政治基础、经济基础、思想文化基础等等);二、为世界新格局(欧洲主导)奠定了基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国债政府违约可能性比法国小得多的原因及影响。
(2)结合材料二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下院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权力机构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