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山东枣庄诞生的中兴公司是中国近代以来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初创与转型
1878年(清光绪四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准清廷,开办峄县中兴矿局;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更名为“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
材料二 辉煌与停滞
1931年,《中国矿业报告》记载:“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至1936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3个大公司、5个厂、29个分销厂以及码头等设施。1938年,日军侵占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被日本三井株式会社攫取,八年间有4000多名矿工死于日本侵略者“以人换煤”的法西期血腥政策之下。
材料三 新生与跨越
1952年,中兴公司实行公私合营,中兴公司转变成枣庄煤矿,生产得以恢复。
1999年,枣庄煤矿由于资源枯竭,关井破产重组为新中兴公司。如今,企业已在美国、拉丁美洲、非洲及欧洲积极拓展业务,一个现代化跨国公司正在形成。
——据梁志旺《“一个活着的民族工业发展史”——枣庄“百年中兴”》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兴公司实现转型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影响中兴公司发展的因素。
(3)依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兴公司性质发生丁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兴公司实现“跨越”的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交通工具对生活的影响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国民大革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2分) 阅读材料:
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科学社会主义是西欧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物质生产、阶级斗争和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思想领域实行伟大变革的结果。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列举材料中“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代表性成果。 (3分)
(2)列举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并概述这一时期工人运动对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7分)
(3)简述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2分)
(3)无产阶级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2分,其它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关于全球化起始时间,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从现有资料看,人们对全球化起始时间的认定大致有以下四种不同意见:
①全球化起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标志。
②全球化起始于18世纪中后期,以工业革命为标志。
③全球化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以1972年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崩溃为标志。
④全球化起始于冷战结束后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及中国的变革为标志。
请回答:(1)请从这四种观点中任意选取两种,并分别阐述其合理性。
(2)美国教授罗宾逊认为“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世界的扩展。”你同意其观点吗?阐明理由。

(17分)近代以来,西方文明的发展引领世界文明不断进步。阅读下列《西方文明史》([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中的几段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约在1660—1 789卑,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1)推动这一时期“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科技、思想因素是什么?并分析这种变化对欧洲文明发展的影响。(5分)
材料二“没有任何事件比法国革命和工业革命更深刻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面貌了。……l 9世纪和20世纪早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中产阶级自由主义的传播和经济上的成功。古老的土地贵族的没落,城市工人中的阶级意识的增长——所有这一切都植根于这两次革命.”
(2)结合工业革命、法国革命的影响,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理解。(6分)
材料三“1920年代和1930年代的欧洲历史使人们越来越难以像以往那样对进步深信不疑……。这是令人幻想破灭和感到绝望的年代”。
(3)导致这—时期人们“幻想破灭和感到绝望”的经济、政治原因分别是什么? (3分)
材料四二战结束后,“在人类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下,在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影响下,欧洲产生了一种轻快的、充满生机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文明,在1945年,即使是一位最乐观的预言家,也无法想象到这种文明所具有的广泛程度和它的特征。”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欧洲的发展为人类文明建设提供了哪些经验? (3分)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03年,(英国)最富裕的1.4%的家庭取得国民总收入的15.7%,到1867年,0.07%的家庭就取得16.2%的国民总收入……1867年,占家庭总数约3/4的劳动者家庭在国民总收入中只占有不到40%的份额,而占家庭总数约1/4的中、上社会阶层则占有国民总收入的60%强。
——钱乘旦:《工业革命中的贫穷》
材料二19世纪下半期英国工业生产与工资增长指数(1900年=100)

年代
1860年
1870年
1880年
1890年
1900年
工业生产指数
43
56
67
94
100
工资增长指数
64
70
81
90
100

——以上表格根据《全球通史》有关数据整理制定
(1)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当时英国的哪些社会现象,(3分)并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3分)
材料三 本杰明·迪斯雷利…的小说《西比尔》对19世纪中期的英国社会阶级的分化作了以下描述:“两个民族(富人和穷人),它们之间没有往来、没有同感;它们好像不同地带的居住者即不同行星上的居民,不了解彼此的习惯、思想和感情;它们在不同的繁育情况下形成,吃不同的食物,按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不受同样的法律支配……,’
注①:英国政治家,保守党领袖,1868年、1874年两度出任英国首相。当政时期推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措施,包括把投票权延伸至工人阶级男性、工会的合法化和罢工的权利条款等。
材料四 富裕市民的“占有阶级”,即“资产阶级”,和依赖工资的工人的“劳动阶级”,即“无产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斗争和战争。和平解决问题;已经为时过迟。阶级的差别将继续尖锐,反抗的精神已经进入工人的头脑,愤慨情绪与日俱增,个别的游击分子开始集结成为相当规模的抗争和示威,只要小小的撞击,就足以引起雪崩。然后,战斗的呼喊就会传遍全国:“向宫殿开战,给茅屋和平!”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
(2)依据上述四则材料,针对当时英国社会阶级分化的问题,本杰明·迪斯雷利和恩格斯在认识上有何不同? (4分)他们两人之中谁的认识更符合英国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为什么? (4分)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愁
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二
乡愁
余光中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作者的“愁”指的是什么? (1分)试分析其原因。(2分)这首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分)结合你所学指出这种“愁”最终的结局。(1分)
(2)材料二中作者的“愁”指的又是什么? (1分)试分析其历史原因。(2分)结合所学谈一谈,当前具备了哪些有利条件推动解决作者的“愁”? (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