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底,上海青浦发生一家三口误食亚硝酸盐造成两男孩身亡的惨剧。常见的亚硝酸盐主要是亚硝酸钠(NaNO2),它是一种白色不透明晶体,虽然形状很像食盐,而且有咸味,但有毒。亚硝酸钠和氯化钠的部分资料如下表:
|
亚硝酸钠(NaNO2) |
氯化钠(NaCl) |
水溶性 |
易溶,溶液呈弱碱性 |
易溶,溶液呈中性 |
熔点 |
271℃ |
801℃ |
沸点 |
320℃会分解 |
1413℃ |
跟稀盐酸作用 |
有红棕色的NO2气体放出 |
无反应 |
完成下列填空:
(1)氮元素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氮原子核外电子共占据了___个轨道。亚硝酸钠中各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依次为_________,亚硝酸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亚硝酸盐中毒是因为亚硝酸盐可将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即血红蛋白中的铁元素由二价变为三价,失去携氧能力,使组织出现缺氧现象.美蓝是亚硝酸盐中毒后的有效解毒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高铁血红蛋白的还原性比亚硝酸盐弱
B.药品美蓝应具有还原性
C.中毒时亚硝酸盐发生还原反应
D.解毒时高铁血红蛋白被还原
(3)NaNO2有毒,将含该物质的废水直接排放会引起水体的严重污染,所以这种废水必须处理后才能排放。处理方法之一:在酸性条件下, NaNO2与KI的物质的量为1:1时恰好完全反应,且I-被氧化为I2,此时产物中含氮的物质(A)为________(填化学式)。若利用上述方法制A,现有两种操作步骤:①先将废水酸化后再加KI;②先将KI酸化后再加入废水。哪种方法较好?____(填序号。假设废水中其它物质不反应)
(4)如要鉴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固体,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A.观察并比较它们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B.测定它们各自的熔点
C.在它们的水溶液中滴加甲基橙 D.在酸性条件下加入KI淀粉试液
现有甲、乙、丙、丁和Fe(OH)3五种胶体溶液,按甲和丙、乙和丁、丙和乙、乙和Fe(OH)3胶体两两混合,均出现胶体凝聚,则胶体微粒带负电荷的胶体溶液是 。
请按下列线条提示,画出Fe、Cu、S、H2、HCl、NaOH、H2So4、Ba(OH)2、NaHCO3、K2O、CuO、NaCl 的树状分类图:
实验室制配0.5 mol/L的NaOH溶液500 mL,有以下仪器:①烧杯②100 mL量筒③1000 mL容量瓶④500 mL容量瓶⑤玻璃棒⑥托盘天平(带砝码) ⑦滴定管
(1)配制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__(填代号),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___。
(2)实验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配制时,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称量②计算③溶解④摇匀⑤转移⑥洗涤⑦定容⑧冷却。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
有A、B、C、D、E5种元素,已知:
①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两倍,B的阴离子与C的阳离子跟氖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E原子第三层上的电子比第一层多5个。
② 常温下B2是气体,它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16。
③ C的单质在B2中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F。F与AB2反应可生成B2。
④ D的单质在B2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B2。D在DB2中的含量为50%。根据以上情况回答:
(1) 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D是________、E是________。(写元素符号)
(2) 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C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
(3) F和AB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推断元素(以下各题所涉及的元素均在前20号)
①最外层有一个电子的元素是。
②最外层有两个电子的元素是。
③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是。
④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两倍的元素是。
⑤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三倍的元素是。
⑥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四倍的元素是。
⑦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是。
⑧电子层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是。
⑨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