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证明Fe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甲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Cu片放入0.5mol/L Fe(NO3)3溶液中,观察到Cu片逐渐溶解,溶液由黄色变为蓝绿色,由此甲同学得到Fe3+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结论。
乙同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Fe(NO3)3溶液具有酸性,在此酸性条件下NO3-也能氧化Cu”,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已知:
水解反应 |
平衡常数(K) |
Fe3+ + 3H2O ![]() |
7.9 × 10-4 |
Fe2+ + 2H2O ![]() |
3.2 × 10-10 |
Cu2+ + 2H2O ![]() |
3.2 × 10-7 |
请回答:(1)稀硝酸和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请利用所提供的试剂,帮助乙同学完成实验方案设计。
试剂:0.5mol/L Fe(NO3)3溶液、Cu片、精密pH试纸(0.5~5.0)、硝酸钠溶液、稀盐酸。
方案: 。
(3)丙同学分别实施了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方案,并在实验过程中用pH计监测溶液pH的变化,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内容 |
实验现象 |
甲同学的实验方案 |
溶液逐渐变成蓝绿色, pH略有上升 |
乙同学的实验方案 |
无明显现象,pH没有明显变化。 |
①据实验现象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导致实验过程中溶液pH略有上升的可能原因是 。
③解释乙同学的实验现象 。
(4)请你设计更简便可行的实验方案,帮助甲同学达到实验目的: 。
(6分) “神舟”7号宇宙飞船是靠长征Ⅱ(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该火箭所用的燃料是偏二甲肼〔(CH3)2N—NH2〕,氧化剂是N2O4,产物是氮气、二氧化碳和水。
(1)火箭点火瞬间,逸出的红棕色气体是_______,产生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
(2)偏二甲肼在N2O4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有1 mol偏二甲肼燃烧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图示表示800℃时A、B、C三种气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t1是到达平衡状态的时间.试回答:
(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 __;
(2)反应物的转化率是______;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已知A、B、C是第2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它们之间可以形成AC和BC以及AC2和BC2分子,D元素是一种短周期元素,它与A、B、C可分别形成电子总数相等的三种分子。请填空:
(1)写出A、B、C、D对应的元素符号:A.______、B. _____、C.______、D.______。
(2)写出工业生产中BD3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认为B、C、D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之间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发生下面的反应BC+BD3 D BC2+D2C,得出上面结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4)Ⅰ.恒温恒压下,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
4AC(g)+2BC2(g)4AC2(g)+B2(g),在上述条件下,向容器中充入AC和BC2各1 mol达平衡时,生成AC2和B2共a mol,则AC的转化率是_____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Ⅱ.若维持温度不变,在一个与Ⅰ反应前的起始体积相同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Ⅰ中所述的化学反应,开始时仍向容器中充入AC和BC2各1 mol,达平衡时生成AC2和B2共b mol,将b与Ⅰ中的a进行比较,则a_________b(填“>”“<”“=”或“不能确定”=。
(8分)下列关系图中,A是一种正盐,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E是酸。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
当X是强酸时,A、B、C、D、E均含有同一元素:当X是强碱时,A、B、C、D、E均含有另一种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化学式:A是___________,Y是________,Z是_________。
(2)当X是强碱时,E是____________,当X是强酸时,E是__________。
(3)当X是强碱时,写出A与X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已知A、B、C、D为气体,E、F为固体,G是氯化钙,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下图所示:
(1)D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________,E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________。
(2)A和B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和F反应生成D、H和G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