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7月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毛泽东在1962年发表的一份讲话:“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拿我来说,经济建设工作中间的许多问题,还不懂得。工业、商业,我就不大懂。……至于生产力方面,我的知识很少。”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意在重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
B.为打破个人崇拜、解放思想营造舆论 |
C.从根本上否定“文化大革命” |
D.国家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
南朝谢灵运说:“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糜有止已。所求不获,辄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针对以上情况,北魏孝文帝所采取的改革措施是
A.推行均田制 | B.设立三长制 | C.推行新的租调制 | D.汉化政策 |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仟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以上涉及商鞅变法的措施有
①推行县制②废除井田制③统一度量衡④重农抑商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下列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实现富国强兵是其基本出发点 | B.其改革从根本上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
C.改革彻底解除了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 D.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
王安石变法时设立的市易务,其主要职责是
A.负责征收赋税 | B.清查耕地面积 |
C.管理对外贸易 | D.调节市场物价和商品流通 |
熙宁四年(1091年),枢密使文彦博对宋神宗说:“祖宗法制俱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神宗说:“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文彦博回答:“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这段君臣对话说明北宋中期社会改革难以成功的原因之一是
A.皇权受制于士大夫 | B.士大夫反对任何变革 |
C.改革损害官僚集团利益 | D.改革未能兼顾国家与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