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640年开始,英国用大约200年的时间,较早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最早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19世纪上半期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强大的英国加紧对外侵略,这是造成近代中国屈辱和灾难的外部原因之一。
请回答: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议会颁布的一个纲领性文献是什么?通过革命最终确立了什么样的资产阶级统治?
(2)英国工业革命中,在动力方面的重大成就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3)这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造成什么影响?19世纪上半期强大的英国对中国发动哪一场侵略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什么影响?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难忘开国大典的礼炮,激荡了亿万人的热血,难忘那场春风化雨,滋润了大江南北。
——摘自歌曲:《在灿烂的阳光下》
材料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社会主义在遭受挫折之后开始重新焕发生机。
(1)材料一中的“开国大典”是指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有何重要意义?(5分)
(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哪一年?材料一中的哪句歌词与此历史事件相对应?
(3)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哪些决策使中国经济“重新焕发生机”?(3分)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既充满希望,又遍布危机的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会产生深刻影响。如今美国高调“重返亚洲”,大搞所谓的“亚洲再平衡”,中日之间因钓鱼岛问题摩擦不断,中日矛盾的背后,总看到美国的影子,中日关系跌到最低点。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战后,美国精心导演了一次会议对亚太地区作出了“安排”,请问这次会议上美国是通过哪一条约攫取在中国的特权的?
(2)二战时期的美日关系是怎样的?
(3)当前美国在一些问题上公开支持日本的原因是什么?
(4)为了地区的安定,中国应怎样负起大国的责任?(2分)
世界经济经历了由区域性交流到全球化发展的过程。请你完成有关问题。
【中国经济引领世界】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到明朝前期的郑和下西洋,我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请回答:
(1)_______________(历史事件)后,汉朝和西域、西亚地区的交往频繁,丝绸之路开辟。宋朝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了加强管理的贸易机构叫___________。元朝时,中外交往频繁,意大利旅行家____________的著作描述了元朝大都的繁荣景象,引起欧洲人对东方的向住。
【世界经济日益密切】
材料二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拉开了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大国崛起》
(2)材料中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从18世纪60年代起,先后到来的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两次工业革命中,助推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动力分别是什么?
(3)20世纪50-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持续繁荣,尤其是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发展迅速。指出欧洲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外在原因。
【全球经济成为一体】
材料三今天,我们一起享受着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欧洲人用着韩国制造的手机,日本人喝着美国生产的可口可乐,中国人开着日本品牌的汽车……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
(4)根据材料概括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为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这一趋势,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声,与社会实践互动,照亮社会前行的每一步。(11分)
【智者光芒】
有人将“先秦时期”和“近代时期”视为中国历史上两次重要的社会大转型。每一次转型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1)根据提示填写下列人物卡片(4分)
【变革先声】
思想变革促进社会进步。有学者称:“若就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无疑是法国之欧洲。”
(2)从思想文化角度而言,哪一历史事件最能够说明“18世纪的欧洲是法国的欧洲”?写出在它影响下,欧美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各一例。(3分)
【正道沧桑】
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500年》,展示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由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的发展规律。
(3)依据材料按要求在下列空格中填写相应历史事件。(2分)
1848年 由空想到科学 |
1871年 由理论到实践 |
1917年 由理想到现实 |
1918年 来到中国 |
俄国十月革命 |
新文化运动 |
【理论升华】
(4)理论是实践的先导。中国近代以来的三次社会巨变都是在先进思想的指导下实现的。请指出前两次巨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2分)
20世纪上半期,战争与发展并存,在大战的间隙,不同国家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模式,为后期世界发展提供了借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进入20世纪以后,人类社会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面临着选择……20世纪初,一场空前规模的大战首先在欧洲爆发。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
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
苏俄(联)工业发展数据表
(数据来源:王斯德《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1929—1933年美、德、英、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情况表
美国 |
德国 |
英国 |
法国 |
日本 |
46.2% |
40.6% |
28.4% |
16.5% |
8.4% |
(数据来源:《世界近现代史(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材料四:每一个【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联合国家宣言》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写出20世纪初,在欧洲爆发的空前规模的大战的名称。指出战后构建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2)根据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指出1921年—1925年粮食生产变化的趋势。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推动1928—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变化的措施。
(3)材料三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写出美国和德国分别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分别说明美、德措施产生的世界影响。
(4)材料四文件的签署,标志着哪一国际组织的建立?该组织的建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