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1)实验室用装置A制备SO2。某同学在实验时发现打开A的分液漏斗活塞后,漏斗中液体未流下,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
(2)实验室用装置E制备Cl2,其反应的化学化学方程式为: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若有6 mol的HCl参加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
(3)①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出现的现象是:B: ,D: 。
②停止通气后,再给B、D两个试管分别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B: ,D: 。
(4)另一个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SO2和氯水都有漂白性,二者混合后的漂白性肯定会更强。他们将制得的SO2和Cl2按1∶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结果发现褪色效果并不像想象的那样。请你分析该现象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高氯酸铵(
)是复合火箭推进剂的重要成分,实验室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
(1)若
用氨气和浓盐酸代替,上述反应不需要外界供热就能进行,其原因是。
(2)反应得到的混合溶液中
和
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30和0.l5(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见图9)。从混合溶液中获得较多
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为(填操作名称)、干燥。
(3)样品中
的含量可用蒸馏法进行测定,蒸馏装置如图10所示(加热和仪器固定装置已略去),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按图10所示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步骤2:准确称取样品a g(约0.5g)于蒸馏烧瓶中,加入约150mL水溶解。
步骤3:准确量取40.00mL约
溶解于锥形瓶中。
步骤4:经滴液漏斗向蒸馏瓶中加入
溶液。
步骤5:加热蒸馏至蒸馏烧瓶中剩余约100mL溶液。
步骤6:用新煮沸过的水冲洗冷凝装置2~3次,洗涤液并入锥形瓶中。
步骤7:向锥形瓶中加入酸碱指示剂,用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
标准溶液
步骤8.将实验步骤1-7重复2次
①步骤3中,准确量取40.00ml
溶液的玻璃仪器是。
②步骤1-7中确保生成的氨被稀硫酸完全吸收的实验是(填写步骤号)。
③为获得样品中
的含量,还需补充的实验是
是银锌碱性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可通过下列方法制备:在
加入适量
溶液,生成
沉淀,保持反应温度为80,边搅拌边将一定量
溶液缓慢加到上述混合物中,反应完全后,过滤、洗剂、真空干燥得到固体样品。反应方程式为
+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制备过程中,检验洗剂是否完全的方法是.
(2)银锌碱性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
溶液,电池放电时正极的
转化为
,负极的
转化为
,写出该电池反应方程式:.
(3)准确称取上述制备的样品(设
仅含和
)2.558
,在一定的条件下完全分解为
和
,得到224.0
(标准状况下)。计算样品中
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实验室以含有
、
、
、
、
等离子的卤水为主要原料制备无水
和
,流程如下:
(1)操作Ⅰ使用的试剂是,所用主要仪器的名称是。
(2)加入溶液W的目的是。用
调节溶液Y的
,可以除去
。由表中数据可知,理论上可选择
最大范围是。酸化溶液Z时,使用的试剂为。
(3)实验室用贝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并收集
气体,下列装置中合理的是。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4)常温下,
的电离常数
,
,
的电离常数
,
。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
酸性强于
:将
和
气体分别通入水中至饱和,立即用酸度计测两溶液的
,若前者的
小于后者,则
酸性强于
。该实验设计不正确,错误在于。
设计合理实验验证
酸性强于
(简要说明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仪器器自选。
供选的试剂:
、
、
、
、
、
、蒸馏水、饱和石灰水、酸性
溶液、品红溶液、
试纸。
二苯基乙二酮常用作医药中间体及紫外线固化剂,可由二苯基羟乙酮氧化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装置图(部分装置省略)如下:
在反应装置中,加入原料及溶剂,搅拌下加热回流。反应结束后加水煮沸,冷却后即有二苯基乙二酮精产品析出,用70%乙醇水溶液重结晶提纯。重结晶过程。
加热溶解→活性炭脱色→趁热过滤→冷却结晶→抽滤→洗涤→干燥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下班仪器的名称:a.b
(2)趁势过滤后,滤液冷却结晶。一般情况下,下列哪些因素有利于得到较大的晶体:
A.缓慢冷却溶液 B.溶液深度较高
C.溶质溶解度较小 D.缓慢蒸发溶剂
如果溶液发生过饱和现象,可采用.等方法促进晶体析出。
(3)抽滤所用的滤纸应略(填"大于"或"小于")布氏漏斗内径,将全部小孔盖住。烧杯中的二苯基乙二酮品体转人布氏漏斗时,杯壁上往往还粘有少量晶体,需选用液体将杯壁上的晶体冲洗下来后转入布氏漏斗,下列液体最合适的是
A.无水乙醇 B.饱和氯化钠溶液
C.70%乙醇水溶液 D.滤液
(4)上述重结晶过程中的哪一步操作除去了不溶性杂质:。
(5)某同学采用薄层色谱(原理和操作与纸层析类同)跟踪反应进程,分别在反应开始,回流15
、30
、45
和60
时,用毛细管取样、点样,薄层色谱展开后的斑点如下图所示。该实验条件下比较合适的回流时间是。
A. 15
B.30
C. 45
D.60
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氨基甲酸铵(
)分解反应平衡常数和水解反应速率的测定。
(1)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固体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
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列于下表:
温度/℃ |
15.0 |
20.0 |
25.0 |
30.0 |
35.0 |
平衡总压强/ | 5.7 |
8.3 |
12.0 |
17.1 |
24.0 |
平衡气体总浓度/ | 2.4×10-3 |
3.4×10-3 |
4.8×10-3 |
6.8×10-3 |
9.4×10-3 |
①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
A. | B. | 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 |
C. | 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 D. | 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
②根据表中数据,列式计算25.0℃时的分解平衡常数:
③取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铵固体放在一个带活塞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在25.0℃下达到分解平衡。若在恒温下压缩容器体积,氨基甲酸铵固体的质量是(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④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的焓变
O(填">"、"="或"<"),熵变
O
(填">"、"="或"<")。
(2)已知:
该研究小组分别用三份不同初始浓度的氨基甲酸铵溶液测定水解反应速率,得到
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⑤计算
时,0-6
氨基甲酸铵水解反应的平抑速率。
⑥根据图中信息,如何说明该水解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