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为Pb+PbO2+2H2SO4
2PbSO4+2H2O,现用如图装置进行电解(电解液足量),测得当 铅蓄电池中转移0.4 mol电子时铁电极的质量减少11.2 g。请回答 下列问题。
(1)A是铅蓄电池的 极,铅蓄电池正极反应式为 ,放电过程中电解液的密度 (填“减小”、“增大”或“不变”)。
(2)Ag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该电极的电极产物共 g。
(3)Cu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CuSO4溶液的浓度 (填“减小”、“增大”或“不变”)
(4)如图表示电解进行过程中某个量(纵坐标x)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则x表示 。
a.各U形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
b.各U形管中阳极质量的减少量
c.各U形管中阴极质量的增加量
有一包白色粉末,其中可能含有Ba(NO3)2、CaCl2、K2CO3,现做以下实验:
①将部分粉末加入水中,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向①的悬浊液中加入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消失,并有气泡产生;
③取少量②的溶液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原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
(2)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实验室配制250 mL 1.0 mol·L-1 H2SO4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需要18 mol·L-1 H2SO4溶液的体积是________mL。
(2)应选用下列______规格的量筒量取浓硫酸。
| A.10 mL | B.25 mL | C.50 mL | D.100 mL |
(3)某同学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加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他(她)把水倒出一些,重新加水至刻度线。这样做会使配制溶液的浓度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某同学在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时,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这样做会使配制溶液的浓度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从盐酸、硫酸、石灰水、烧碱、氢氧化钡、纯碱、硝酸钠、氯化钡(均为溶液)八种物质中选出四种,使得各线条相连的物质均能发生反应且生成难溶物。
(1)写出下列各物质的化学式:
②③
(2)写出连线(2)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物质④的电离方程式:
(3)写出连线(1)的离子方程式:。
(19分)(1)已知拆开1 mol H—H键、1 mol I—I、1 mol H—I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 kJ、151 kJ、299 kJ,则由氢气和碘反应生成1 mol HI需要(填“放出”或“吸收”)kJ的热量。
(2)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①CH3OH(l)+O2(g)=CO(g)+2H2O(l);△H1=-442.8 kJ/mol
②2CO(g)+O2(g)=2CO2(g);ΔH2=-566.0 kJ/mol
写出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ΔH=" -92.2" kJ·mol-1
下表是合成氨反应在某温度下2.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时,测得的数据:
时间(h)物质的量(mol) |
0 |
1 |
2 |
3 |
4 |
| N2 |
1.50 |
n1 |
1.20 |
n3 |
1.00 |
| H2 |
4.50 |
4.20 |
3.60 |
n4 |
3.00 |
| NH3 |
0.00 |
0.20 |
n2 |
1.00 |
1.00 |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
①反应进行到2小时时放出的热量为kJ。
②0~1小时内N2的平均反应速率mol·L-1·h-1
③此条件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保留两位小数)。
④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往平衡体系中再加入N2、H2和NH3各1mol,化学平衡向方向移动(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或“不移动”)
(I)在甲烧杯中放入盐酸,乙烧杯中放入醋酸,两种溶液的体积和pH都相等,向两烧杯中同时加入质量不等的锌粒,反应结束后得到等量的氢气;则
(1)烧杯中放入锌的质量大(填甲或乙);
(2)烧杯中的酸过量(填甲或乙);
(3)反应开始后乙烧杯中的c(H+)始终比甲烧杯中的c(H+)(填大或小)
(II)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等体积的两份溶液A和B,A为盐酸,B为醋酸,分别和等质量的Zn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产生的H2质量一定相同②产生H2的质量一定不同
③仅有一份溶液中存在锌,则一定是盐酸 ④等倍数稀释后的反应速率A>B
⑤产生等量H2所需时间A>B⑥产生等量H2,盐酸和醋酸一定都有剩余
(III)向体积都为1L,pH都等于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投入0.3g Zn,则下图中比较符合客观事实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