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计多。”
——唐朝诗人皮日休
材料三: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请说出该河的名称?其中心和起止点的具体名称(今天的地名)。
名称: A B C
(2)上述两则材料对“此河”的作用评价很高,对“此河”的开凿你有何看法?
(3)材料三中赵州桥建于何时?是谁设计建造的?它有何历史地位?
(4)材料三中的《金刚经》原藏于敦煌莫高窟,是什么时候印制的?它采用什么技术印制?它在今天看来有何价值?
洪涝灾害一直以来都是阻碍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的阻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10月7日我国长江三角洲受到台风“菲特”肆虐,浙江省余姚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水灾。
(1)位于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是中国长江流域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请你说说河姆渡先民在原始农业和房屋样式上的主要特征。(2分)
材料二:相传尧舜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水灾。鲧用“堵”的方法治水,结果水灾闹得更凶了。
(2)鲧治水没有成功,这一历史任务是谁完成的?他采取的新措施是什么?举出反映他优秀品质的成语一例。(3分)
材料三:这是修筑在岷江中游,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著名水利工程。
(3)这是哪一历史时期的哪一水利工程?谁主持修建的?(3分)
(4)请说出它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原因。(2分)
(5)你认为今天应该如何更合理地保护和使用它?(2分)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毛泽东在诗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分别是指谁?
(2)“秦皇”、“汉武”在思想统治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秦皇”:
“汉武”:
(3)除了在思想上,“汉武”还在政治上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三国时期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
材料一: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水面偏能用火攻。“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材料二:他挟天子以令诸侯,采用谋士许攸的计策大败袁军。又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1)材料一中“水面偏能用火攻”是指什么战役?“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指的是谁?
(2)材料二中“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是指谁?大败袁军的战役名称是什么?
(3)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历史,这一名著是什么?三国分别是?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恨。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宗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之强。”
——李斯《谏逐客书》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商鞅变法符合哪家学派的观点?
(2)为什么“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恨”?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商鞅变法的作用是什么?
(4)你认为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材料二: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的“桓公”是谁?(2分)材料一说到“管仲相桓公”,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2)在桓公之后称霸的国家中,哪一国与桓公称霸的途径是相同的?给你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