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段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 A 》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就是我们要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 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 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1)材料一 中“原来的土地制度”指什么?“A”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什么?
(2)从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实行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什么?这次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
(3)结合材料,谈谈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4)
(4)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出现那些失误?失误的原因是什么?(2+3=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不断创新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材料一出自哪一个文件?这一文件发生在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2)据材料一概括,为什么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2)这条“路”是指什么?这条路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材料三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20世纪70年代末某村宣传标语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包”的理解。据此,你认为农村开始推行什么制度?
材料四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
(4)材料三中,他为实现“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做出了什么贡献?
每位中学生都有自己的梦想,为实现梦想,你认为应该从他身上学习哪些精神?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
材料一:……从那时以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
——中共十七大报告
(1)材料一中“从那时以来”的那时指什么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从农村到城市”是如何改革的。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来诗篇……”
(2)1992年的“春天”又指什么?南海边的“诗篇”是指什么?结合史实说明它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3)深化改革要不忘总设计师,请问他是谁?
没有强大的工业不可能成为强大的国家。 实现工业化是全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伟大事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土地情况调查表
阶级成分 |
占人口% |
占土地% |
地主、富农 |
10 |
70--80 |
贫农、中农、雇农 |
90 |
20--30 |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状况?(3分)针对这一状况,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2)根据材料二,列举“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有哪些?“一五计划”的完成对中国工业化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一、二在发展经济上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材料:新华网消息:中国经济牵动世界神经:两会众多议题中,国际社会格外关注的,还是两会透露出的中国经济政策新动向。究其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在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中率先企稳回升,并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的一举一动,都牵动全球市场和世界经济的神经。—新华社记者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在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都突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方式,以此来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请问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国家干预经济”这种模式的开创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有关?这种模式在当时产生了什么积极效果?(1+2分)
(2)“中国经济的一举一动,都牵动全球市场和世界经济的神经”,这跟当今世界经济领域的什么趋势加强联系紧密?导致当今世界经济领域的联系紧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种趋势对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积极影响?(1+2+2分)
(3)面对上述情况,你认为在世界经济大潮中,中国该如何应对才能继续企稳回升,并继续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
企业数 |
工人数量 |
产值(千卢布) |
1860年 |
99 |
11600 |
7954 |
1879年 |
287 |
42000 |
51937 |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 1888—1894年日本工厂蒸汽机数量变化示意图
材料四一直以来,工业与整个宏观经济走势密切相关。工业一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0年我国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9.3%,比上年提高9.3个百分点。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充满艰辛、曲折、骄傲和光明的前景。新中国成立前后工业担当起救国和强国的神圣使命。 ———摘编自人教网
请回答:(1)在理解材料一中“现代化”含义的基础上,说出材料一中最早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是哪一国家?是通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完成这种转变的?
(2)材料二中发生的变化源于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措施?依据材料二,概述此举对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三,在“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推进的过程中,日本是通过哪一重大行动来实现工业化的?在此次重大行动中,对日本可持续发展最有利的措施和最能体现其性质的措施是什么?2分
(4)在俄、日两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同时期中国也开始了工业化的尝试,中国工业化是从武器近代化开始的,由此开始了哪一救国图强的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民族的独立,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正式启动,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这一切是从哪一计划的实施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