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报孙会宗书
杨 恽①
恽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厎②,幸赖先人馀业,得备宿卫③。遭遇时变,以获爵位。终非其任,卒与祸会。足下哀其愚矇,赐书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然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言鄙陋之愚心,则若逆指而文过;默而自守,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故敢略陈其愚,惟君子察焉。
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位在列卿,爵为通侯,总领从官,与闻政事。曾不能以此时有所建明,以宣德化,又不能与群僚同心并力,陪辅朝廷之遗忘,已负窃位素飡之责久矣。怀禄贪势,不能自退,遂遭变故,横被口语,身幽北阙,妻子满狱。当此之时,自以夷灭不足以塞责,岂意得全其首领,复奉先人之丘墓乎?伏惟圣主之恩,不可胜量。君子游道乐以忘忧小人全躯说以忘罪窃自念过已大矣行已亏矣长为农夫以没世矣。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不意当复用此为讥议也。
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呜呜。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袖低昂,顿足起舞,诚淫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恽幸有余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董生④不云乎:“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故道不同不相为谋,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
夫西河魏土,文侯所兴,有段干木、田子方之遗风,凛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分。顷者足下离旧土,临安定。安定山谷之间,昆夷旧壤,子弟贪鄙,岂习俗之移人哉?于今乃睹子之志矣。方当盛汉之隆,愿勉旃,无多谈。
[注] ①杨恽: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失爵位家居,以财自娱。友人安定太守西河孙会宗,写信给杨恽以示谏诫,杨恽写了这封回信。传说后来杨恽因为这封信被判腰斩。②厎(zhǐ):至。无所厎:没有成就。③宿卫:在宫中值宿警卫是郎官的职责,杨恽曾任郎官。④董生:董仲舒。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猥随俗之毁誉也猥:鄙陋 |
B.则若逆指而文过指:通“旨”,意图 |
C.横被口语横:意外 |
D.岂意得全其首领意:料想,猜想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卒与祸会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
B.足下哀其愚矇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
C.送其终也,有时而既是说也,人常疑之 |
D.顷者足下离旧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言明写信缘由,遭遇不幸,蒙友人眷顾,虽内心感激,但又觉得自己不被理解;下文反驳了友人对自己的规劝。 |
B.文中杨恽陈述自己沐浴皇恩,却不能有所建树,最终因此身陷囹圄,只好退而求其次,“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 |
C.杨恽以“卿大夫”“庶人”的志向不同替自己辩解,接着以“习俗移人”给孙会宗以回击,语言尖刻,充满愤慨之情。 |
D.杨恽自言纵情歌舞,这实际上是他对不公命运的反抗,形式上的荒淫无度、饮酒作乐,实质上是对内心痛苦的深沉表达。 |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指喻
方孝孺
浦阳郑君仲辨,其容阗然①,其色渥然②,其气充然,未尝有疾也。他日,左手之拇有疹焉,隆起如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之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若剟③刺状,肢体心膂④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生。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也。”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功,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盖众人之所可知者,众人之所能治也,其势虽危,而未足深畏。惟萌于不必忧之地,而寓于不可见之初,众人笑而忽之者,此则君子之所深畏也。
昔之天下,有如君之盛壮无疾者乎?爱天下者,有如君之爱身者乎?而可以为天下患者,岂特疮痏⑤之于指乎?君未尝敢忽之,特以不早谋于医,而几至于甚病。况乎视之以至疏之势,重之以疲敝之余,吏之戕摩⑥剥削以速其疾者亦甚矣;幸其未发,以为无虞而不知畏,此真可谓智也与哉?
余贱不敢谋国,而君虑周行果,非久于布衣者也。《传》不云乎:“三折肱而成良医。”君诚有位于时,则宜以拇病为戒。
洪武辛酉九月二十六日述。
注:①阗然:丰满的样子。 ②渥然:红润的样子。 ③剟(duō):砍,割。
④膂:脊梁骨。 ⑤痏(wěi):疮,疹。 ⑥戕摩:伤害,残害。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非三月不能瘳瘳:痊愈 | B.而傅以善药傅:同“敷”,涂抹 |
C.以为无虞而不知畏虞:料想 | D.而寓于不可见之初寓:隐藏 |
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作者认为最值得“谋国”者警惕的一组是
①众人之所可知者,众人之所能治也
②萌于不必忧之地,而寓于不可见之初,众人笑而忽之者
③君诚有位于时,则宜以拇病为戒
④视之以至疏之势,重之以疲敝之余,吏之戕摩剥削以速其疾者
⑤幸其未发,以为无虞而不知畏
A.②④⑤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仲辨左手拇指上长了一个粟米大的疹子,由于体魄健壮,他并不在意,没想到几天后竟大而盈握,不得不去医治。作者认为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
B.本文以事喻理,从友人手指生疹一事生发开去,形象地阐明“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的政治见解,使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观点。 |
C.作者认为,郑仲辨思虑周密,行事果决,不是久为平民的人;希望他以后如果身居官位的话,能以手指生疹一事为教训,作为“谋国”的借鉴。 |
D.郑仲辨手指上的小毛病发展成为大问题,与周围的人“大笑”,“以为不足患”的态度不无关系。作者这样写,含有庸人误事、误国的意思。 |
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用斜线(/)给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1) 翻译:
①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译文:
②君未尝敢忽之,特以不早谋于医,而几至于甚病。
译文:
(2) 用斜线(/)给文中画“”的文字断句。
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9分,每小题3分)
吏道
邓牧
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
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唐、虞建官,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是以上世之士高隐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
后世以所以害民者牧民,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小大之吏布于天下。取民愈广,害民愈深,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数万,小者虽无禄养,则亦并缘为食以代其耕,数十农夫力有不能奉者,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
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盗贼害民,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岂上天不仁,崇淫长奸,使与虎豹蛇虺均为民害邪!
然则如之何?曰: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乎?
选自《伯牙琴》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日夜窃人货殖货殖:财物 |
B.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固:固然,虽然 |
C.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蕃息:繁衍 |
D.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才:人才 |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作者对当时“吏道”的批评的一组是 ()
①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②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
③取民愈广,害民愈深④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
⑤吏无避忌,白昼肆行⑥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
A.①③④⑤ | B.②④⑤⑥ | C.②③④⑤ | D.①②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中的上世之士之所以不肯出山做官,是因为官吏榨取百姓越来越多,危害百姓越来越深。 |
B.从一般人的本意而言,他们愿意过安定的生活,但是国家仍会出现动乱的情况,这是因为有些人的日常生活无法得到保障。 |
C.作者站在当时官吏的对立面,言辞激烈地批判他们仗势欺人,无所顾忌,肆意掠取,鱼肉百姓,比强盗还要厉害。 |
D.作者认为民众之所以作乱,是因为“吏”“夺其食”“竭其力”,作者能够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
译文:
(2)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
译文:
(3)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
译文:
(一)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周德威,字镇远,朔州马邑人也。为人勇而多智,能望尘以知敌数。其小字阳五,当梁、晋之际,周阳五之勇闻天下。梁军围晋太原,令军中曰:“能生得周阳五者为刺史。”有骁将陈章者,号陈野义,常乘白马被硃甲以自异,欲必生致之。因戒其部兵曰:“见白马硃甲者,当佯走以避之。”两军皆阵,德威微服杂卒伍中。陈章出挑战,兵始交,德威部下见白马硃甲者,因退走,章果奋槊急追之,德威伺章已过,挥铁槌击之,中章堕马,遂生擒之。
天祐七年秋,梁遣王景仁将兵七万人击赵。赵王王熔乞师于晋,晋遣德威先屯赵州。晋兵少,而景仁所将皆梁精兵。德威退而告庄宗曰:“梁兵甚锐,未可与争,宜少退以待之。吾之取胜,利在骑兵,平川广野,骑兵之所长也。今吾军于河上,迫贼营门,非吾用长之地也。”乃退军鄗邑。景仁怒,悉其军以出,与德威转斗数十里,至于鄗南。庄宗策马登高,望而喜曰:“平原浅草,可前可却,真吾之胜地!”乃使人告德威曰:“吾当为公先,公可继进。”德威谏曰:“梁军轻出而远来,其来必不暇赍粮糗,纵其能赍亦不暇食,不及日午,人马俱饥,因其将退而击之胜。”诸将亦皆以为然。至未申时,梁阵动,不可复整,乃皆走,遂大败。
十五年,德威将燕兵三万人,从庄宗于河上,以趋汴州。庄宗问战于德威,德威对曰:“梁人家国系此一举。吾以深入之兵,当其必死之战,可以计胜,而难与力争也。”庄宗曰:“吾军河上,终日俟敌,今见敌不击,复何为乎?”遽督军而出。德威谓其子曰:“吾不知死所矣!”兵已接,庄宗率银枪军驰入梁阵,梁军小败,犯晋辎重,辎重见梁硃旗,皆惊走入德威军,德威军乱,梁军乘之,德威父子皆战死。庄宗与诸将相持而哭曰:“吾不听老将之言,而使其父子至此!”庄宗即位,赠德威太师。
(节选自《新五代史·卷二十五 唐臣传第十三》)
注:硃:红色。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戒其部兵戒:告诫 |
B.梁军轻出而远来轻:轻装 |
C.悉其军以出悉:全部 |
D.吾军河上,终日俟敌俟:观察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周德威 “为人能而多智”的是( )
① 欲必生致之② 见白马殊甲者,当佯走以避之
③ 德威伺章已过,挥铁槌击之④ 从庄宗于河上,以趋汴州
⑤ 粱兵甚锐,未可与争,宜少退以待之⑥ 吾以深人之兵,当其必死之战,可以计胜,而难与力争也
A.①②③⑤ | B.②③④⑥ | C.②③⑤⑥ | D.①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德威望见远方的烟尘就能知道敌人的数量,为人足智多谋。周德威也非常勇敢,在梁军和晋军交战中,他挥起铁槌击中梁军骁勇大将陈章,活捉了他。 |
B.梁王派王景仁率领七万军队攻打晋国时,率领的都是梁国的精锐部队,而晋国军队少。于是周德威避其锋芒,扬己之长。后退到鄗邑与之周旋,最终获得大胜。 |
C.庄宗亲率大军,逼近汴州时,他向周德威询问作战策略,虽然周德威进言只有用计取胜,难以凭力硬夺,但是庄宗未能采纳他的建议,导致汴州一战失利。 |
D.周德威统帅军队审时度势,知己知彼,其征战多年不断胜利的战绩证明了他的大智大勇。文末记叙周德威最终战死疆场,也可谓是彰显其大智大勇的挽歌。 |
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苏秦从燕之赵,给合从说赵王曰:“臣以地图案之,诸倔之地五倍于秦,料诸侯之卒十倍于秦;六国并力为一,西面而攻秦,秦破必矣!今见破于秦,西面而事之,见臣于秦。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选自《战国策》)
(1)臣窃以地图案之,诸侯之地五倍于秦,料诸侯之卒十倍于秦。
译文:
(2)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译文:
(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裴侠字嵩和,河东解人也。年七岁,犹不能言,后于洛城见群乌蔽天从西来,举手指之而言,遂志识聪慧,有异常童。年十三,遭父忧,哀毁有若成人。魏正光中,稍迁义阳郡守。武卫将军进侠于帝,授左中郎将。及帝西迁,侠将行而妻子犹在东郡。荥阳郑伟谓侠曰:“天下方乱,未知乌之所集。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侠曰:“既食人禄,宁以妻子易图也?”遂从入关。除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民如子,所食唯菽麦盐菜而已。吏民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侠亦不以入私,并收庸为官市马。岁月既积,马遂成群。去职之日,一无所取。民歌之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为世规矩。”时有奸吏主守仓储,积年隐没至千万者,及侠在官,励精发摘,数旬之内,奸盗略尽。转工部中大夫。有大司空掌钱物典李贵乃于府中悲泣。或问其故。对曰:“所掌官物,多有费用,裴公清严有名,惧遭罪责,所以泣耳。”侠闻之,许其自首。贵言隐费钱五百万。侠尝遇疾沉顿,士友忧之,忽闻五鼓,便即惊起,顾左右曰:“可向府耶。”所苦因此而瘳。晋护公闻之曰:“裴侠危笃若此而不废忧公,因闻鼓声,疾病遂愈,此岂非天佑其勤恪也?”又司空许国公宇文贵、小司空北海公申徽并来候侠疾。所居第屋,不免霜露,贵等还,言之于帝。帝矜其贫苦,乃为起宅,并赐良田十顷,奴隶、耕牛、粮粟,莫不备足。搢绅咸以为荣。卒于位,谥曰贞。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
B.![]() |
C.![]() |
D.![]()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裴侠“不以私废公”和“对奸吏起镇慑作用”的一组是( )
A.侠将行而妻子犹在东郡 侠闻之,许其自首 |
B.宁以妻子易图也李贵乃于府中悲泣 |
C.忽闻五鼓,便即惊起积年隐没至千万者 |
D.所苦因此而瘳惧遭罪责,所以泣耳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裴侠七岁后即很聪慧,有异于一般孩童。为官后忠于皇上,荥阳郑伟认为天下动乱,劝他另谋前程,裴侠拒绝了这一忠告,毅然跟随皇上西迁入关。 |
B.裴侠生活俭朴,为官清廉。他每日只是粗茶淡饭,而不食鲜肥美味;从不私用郡中仆役,又不私取任何公物。因此受到人们尊重,称赞他为人间楷模。 |
C.裴侠在户部任职时严格约束官吏,揭发不法行为,并在短期之内取得成效;在工部任职时,又敦促奸吏坦白交代,仅李贵一人即招供贪污公款五百万。 |
D.裴侠时时以公事为重,深受晋公护的赞誉。皇上了解到他生活清贫,改善了他的居住条件,赏赐他良田、奴隶及各种物品,士大夫们都为此感到荣耀。 |
翻译下列句子。
(1)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
(2)裴侠危笃若此而不废忧公,因闻鼓声,疾病遂愈,此岂非天佑其勤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