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擦亮了历史的眼睛,让历史照亮未来。边读边想,回答问题。
材料一: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
——《全球通史》
材料二:从1895年到1898年中国对日本态度转变的戏剧性程度,与日本对西方的态度颇类似,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压倒了简单的民族情绪。
——《醒来 110年的中国变革》
材料三:2014年3月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外长记者会上,王毅表示,“至于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我想强调的是,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来作榜样。”
请回答:
(1)材料一评述的是日本历史上哪一场重大变革?(1分)材料二所述中国由“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后来转化成了什么实际行动?(1分)
(2)在上述两个事件中,中国与日本之间实现了怎样的角色互换?(2分)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现在的中日关系为什么不同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2分)
(4)据以上材料分析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条件?(2分)
请仔细观察下列图片
(1)写出图片名称。
图一:图二:图三:
图四:图五:
(2)从图五可以得到哪些有效信息?
(3)修建图五表示的工程的目的是
(4)图五表示的该工程起到了什么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活跃繁荣的外交历史,也曾有过几乎与世隔绝的时候。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材料一: 西域开通后……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致非洲、欧洲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1405年,郑和率领二万七千多人,乘坐二百多艘海船,第一次出使西洋……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后来……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材料一中,“这条道路”被后人称为什么?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这条道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主要作用?(4 分)
(2) 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的是唐朝与明朝前期的对外政策,反映出怎样的共同点?请你就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历史试举两例。( 4分)
(3) 材料四反映的清朝对外政策是什么?这种对外政策带来了怎样的后果?(4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上半期,世界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八上)
材料二近日我国之上策,与其坐等邻国开明而共兴亚洲,毋宁不与他们为伍,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
——(日)福泽谕吉《脱亚论》(1885年)
材料三六个重要国家生产增长指数表
国家 年份 |
美国 |
英国 |
联邦德国 |
法国 |
意大利 |
比利时 |
1938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949 |
174 |
113 |
100 |
112 |
101 |
109 |
1955 |
219 |
134 |
178 |
149 |
150 |
135 |
注:表格里的数字以1938年为基数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九下)
材料四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交通和交往手段的发展,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上半期英国取得了怎样的世界地位?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为了“与西洋文明共进退”,日本实行了什么改革?有何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20世纪50年代生产增长最快的是哪一国家?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哪次科技革命有关?
(4)请举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各一例,证明材料四所表达的观点。综合以上材料,谈谈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三次科技革命】
材料一: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其生铁产量1848年为200万吨,1870年时已增长到600万吨,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一半。
材料二:1865年至1900年,(在美国)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很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
——电视片《大国崛起·美国》
材料三:空间技术包括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新科学技术,并以数学、物理、化学等多门学科知识为基础。空间技术的发展开创了卫星通信、空间科学和军事应用等领域。
(1)材料一中提到的“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写出当时英国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2)材料二认为美国“独占鳌头”的原因是什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在电力应用和交通工具方面取得重大成就,请各举一项相关发明。
(3)材料三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空间技术领域哪一特点?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4)综上所述,三次科技革命有何共同的积极影响?
【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
材料一: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伏尔泰不仅很好地继承了本国16世纪人文主义的传统,而且,中国文化和英国文化也使他受益良多。……伏尔泰还极力推崇英国的政治制度,说“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达到节制君主权利的唯一的国家。
——《重读伏尔泰》
材料二: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经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的历史进行对比,特别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英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
——《旧制度与大革命(序言》
材料三: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材料四:如果说19世纪的世界经济主要是在英国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话,那么它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则主要是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大国崛起》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伏尔泰继承的“人文主义的传统”是哪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他所推崇的英国政治制度是什么?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法国革命、美国革命面对的“强大敌人”有何区别?英国确立的政治制度代表了什么阶级的利益?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三国革命中“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所颁布的法律性文件。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说明19世纪英国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革命是什么?在它和法国革命共同作用下,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扩展有哪些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