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进行实验,所得试验现象和对应结论错误的是 
| 实验 |
实验现象 |
结论 |
| A |
锥形瓶内滴入盐酸后产生气泡,Na2Si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
非金属性强弱顺序:Cl > C >Si |
| B |
试管中收集到无色气体 |
无色气体为NO |
| C |
长颈漏斗内液面高于烧瓶内液面且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 |
装置气密性良好 |
| D |
白色固体先变为淡黄色,后变为黑色 |
溶度积:AgCl>AgBr>Ag2S |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3Y2(g)
2Z(g),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2 mol·L-1、0.6 mol·L-1、0.4 mol·L-1,当平衡时,下列数据肯定不正确的是( )
| A.X2为0.3 mol·L-1,Y2为0.9 mol·L-1 | B.Y2为1.0 mol·L-1 |
| C.X2为0.3 mol·L-1,Z为0.2 mol·L-1 | D.Z为1.0 mol·L-1 |
在恒温下的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2NO+O2
2NO2(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不能说明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 A.正反应生成NO2的速率和逆反应生成O2的速率相等 |
| B.反应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
| C.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
|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
在恒温、恒容下,当反应容器内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时,下列可逆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的是( )
A.A(g)+B(g) C(g) |
B.A(g)+2B(g) 3C(g) |
C.A(g)+B(g) C(g)+D(g) |
D.以上都达到平衡 |
下列说法可以证明反应N2(g)+3H2(g)
2NH3(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 A.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 |
| B.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
| C.N2、H2、NH3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
| D.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H—N键形成 |
在一定温度下,将等物质的量的CO和水蒸气通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CO(g)+H2O(g)
CO2(g)+H2(g),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对该平衡状态描述正确的是( )
| A.正反应速率等于零 |
| B.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
| C.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
| D.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