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篇》有诗云:“自然之道本无为,若执无为便有为。得意忘言方了彻,泥形执象转昏迷。身心静定包天地,神气冲和会坎离。料想这些真妙诀,几人会得几人知。”与该材料核心思想一致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 A.孟子 | B.荀子 | C.墨子 | D.庄子 |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是被国人误解了上百年的优秀制度。其中“优秀”是指
| A.中央集权实质就是专制独裁 | B.能为政府带来足够的权利与资源 |
| C.分割相权是势在必行的手段 | D.宽松进步是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
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中,政府官员明显具有皇帝家仆性质;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把皇帝家仆正规化、权力化;明清取消宰相制,皇帝直接指挥六部,把家族式统治扩大到了整个国家机器。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
| A.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 B.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
| C.宗法制度的不断加强 | D.郡县制度的不断强化 |
荀子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引文的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 A.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制 |
| B.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
| C.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
| D.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
著名史学家吕思勉曾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作这样的评述:“《书经·洪范》载‘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此以(一)君主(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材料反映出的主要观点是
| A.中国早期政治极具神权色彩 | B.中国早期政治充满迷信愚昧 |
| C.中国早期政治实行等级制度 | D.中国早期政治带有民主遗风 |
罗兰·斯特龙伯格在《西方现代思想史》中评价一种文学艺术流派时说:“(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为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反抗……启蒙运动推崇理性主义……不喜欢强烈的激情、主观性和混乱无序……人的精神是镜与灯,它照亮通往真理之路,而不仅仅是反映真理,人的精神天生具有想象力与创造性,实际上能够塑造外部世界。”这里评价的文学艺术流派是
| A.古典主义 | B.浪漫主义 | C.现实主义 | D.现代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