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赵安仁,字乐道,河南洛阳人。安仁生而颖悟,幼时执笔能大字,十三通经传大旨,早以文艺称。赵普、沈伦、李昉、石熙载咸推奖之。雍熙二年,登进士第,补梓州榷盐院判官,以亲老弗果往。会国子监刻《五经正义》板本,以安仁善楷隶,遂奏留书之。
景德初,翰林学士梁颢召对,询及当世台阁人物,上称安仁文行。寻颢卒,即以安仁为工部员外郎,充翰林学士。
安仁从幸澶州,会北边请盟,道命安仁撰答书,又独记太祖时聘问书式。辽使韩杞至,首命接伴,凡觐见仪制,多所裁定。馆舍夕饮,杞举橙子曰:“此果尝见高丽贡。”安仁曰:“橙橘产吴、楚,朝廷职方掌天下图经,凡他国所产靡不知也。今给事中吕祐之尝使高丽,未闻有橙柚。”杞失于夸诞有愧色杞既受袭衣之赐且以长为解将辞复左衽。安仁曰:“君将升殿受还书,天颜咫尺,如不衣所赐之衣,可乎?”杞乃服以入。
及姚东之至,又令安仁接伴。东之谈次,颇矜兵强战胜。安仁曰:“老氏云:‘兵者不祥之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也,乐杀人者不得志于天下。”东之自是不敢复言。王继忠将兵陷没,不能死节而反事之,东之屡称其材。安仁曰:“继忠早事藩邸,闻其稍谨,不知其它。”其敏于酬对切中事机类如此。时论翕然,称其得体,上益器之,自是有意柄用。安仁又集和好以来事宜,及采古事,作《戴斗怀柔录》三卷以献。
安仁质直纯悫,无所矫饰,宽恕谦退,与物无竞,虽家人仆使,未尝见其喜愠。女弟适董氏早寡取归给养。其甥董灵运尚幼,躬自训导,为毕婚娶。幼少与宋元舆同学,元舆门地贵盛,待安仁甚厚。元舆蚤卒,家绪浸替,安仁屡以金帛济之。尤知典故,凡近世典章人物之盛,悉能记之。喜诲诱后进,成其声名,当世推重之。有集五十卷。
(选自《宋史》,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之谈次,颇矜兵强战胜矜:夸耀
B.凡他国所产靡不知也靡:没有
C.元舆蚤卒,家绪浸替替:更替
D.安仁屡以金帛济之济:救助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安仁幼时就能执笔写大字,十三岁就通晓经传大意,很早就以文章才艺出名,受到赵普等人的推许奖誉,并因此中了进士。
B.赵安仁受命接待辽使韩杞,在一次接待晚宴上,韩杞拿着橙子说,这种果子曾经在高丽贡品中见过,赵安仁以事实给予了反驳。
C.韩杞在接受了皇帝赏赐的一套衣服后,以衣服太长为借口,要穿回自己原来的衣服,赵安仁以充足的理由说服韩杞穿着赏赐的衣服上朝。
D.赵安仁为人质朴、宽厚,与世人无所争,无私地帮助自己的亲人和同学,积极教诲引导年轻人,成就他们的声名,为当世所推重。

文中画波浪线文字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杞失于夸/诞有愧色/杞既受袭/衣之赐且以长/为解将辞复左衽
B.杞失于夸诞/有愧色/杞既受袭衣之赐/且以长为解/将辞复左衽
C.杞失于夸诞/有愧色杞/既受袭衣之赐/且以长/为解将辞复左衽
D.杞失于夸诞有愧/色杞既受袭/衣之赐且以长/为解/将辞复左衽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卷,类冗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库。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
注:①涴:wǎn弄脏。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名流质 询问
B.素与郭,登门造访善 友好
C.王谛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玩 玩味
D.乃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录 记载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心恚愤无如何 B.会王生者,故至山
何前是今非也是益疑狐妄
C.郭具言 D.不自选择,但决

涂留,似有春秋始知其兆已寓意画也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郭生虚心和骄傲态度的一组是

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B.又复视浣卷,类冗杂可删
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于是渐不信孤
C.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 D.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

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生家中经常闹狐患,丢失了许多东西,不少习作也被弄得污浊不堪,难以阅读,因
此他非常怨恨狐狸。
B.老友王生前来拜访,郭生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烦恼。王生觉得狐狸不仅无恶意,而且还
可以当郭生的老师。
C.叶公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
公的文章并不出色。
D.郭生屡拔前茅之后,狐狸还是涂抹他的文章。郭生很不以为然,就不再为狐狸设馔,

并将读本锁在箱子里。
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2)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何远字义方,东海郯人也。武帝践阼,为后军鄱阳王恢录事参军。远与恢素,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甚密。
迁武昌太守。远本倜傥,轻侠。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江左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然性刚严,吏民多以细事受鞭罚,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被劾十数条。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淫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水而已。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时泉陵侯朗为桂州,缘道多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
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墙屋,民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而性果断,民畏而惜之,所至皆生为立祠,表言政状,帝每优诏答焉。迁东阳太守。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
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竭,不造诣。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之。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众共伺之,不能记也。 (节选自《南史·何远传》)
[注]①恩寄:对下级信任托付。②摙(liǎn):担运。
③糗(qiǔ):干粮。④近畿(jī):京城附近地区。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与恢素善:友好。
B.远本倜傥,轻侠尚:崇尚。
C.贫细如子弟视:爱抚。
D.士类益以此之多:称赞。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何远“生性耿介”和“为官清廉“的一组是()

A.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
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
B.正身率职,民甚称之
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
C.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
田秩奉钱,并无所取
D.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

尽心绥理,复著名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远任录事参军时尽心尽力,很受上级信任倚重;但性情刚正严厉,任武昌太守时常因小事鞭罚吏民,因而被检举审理的罪状有十数条之多。
B.何远坚守节操,不逢迎上司,太守王彬巡察属县,何远仅给他提供干粮、饮水;为官有才干,任始兴内史时,未再发生过界内盗匪抢掠侵犯的事。
C.何远在任时,像经营家业一样整治辖境,百姓为他建造生祠,皇帝也下诏予以表彰;但在东阳太守任上,由于遭到受罚者的诬告,而被免职还家。
D.何远品行正派,不循私情,与人交往不受请托,也不拜访他人;为人轻财好义,能周人之急,说话从无虚妄,大家始终无法找到他说谎话的证据。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4分,共8分)
(1)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译:
(2)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
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东粤士人郭某,暮自友人归,入山迷路,窜榛莽中。约更许,闻山头笑语,急趋之,见十余人藉地饮。望见郭,哄然曰:“坐中正欠一客,大佳,大佳!”郭既坐,见诸客半儒巾,便请指迷。一人笑曰:“君真酸腐!舍此明月不赏,何求道路?”即飞一觥来。郭饮之,芳香射鼻,一引尽。又一人持壶倾注。郭善饮,又复奔驰吻燥,一举十觞。众人大赞曰:“豪哉!真吾友也!”
郭放达喜谑,能学禽语,无不酷肖。离坐起溲,作燕子鸣。众疑曰:“半夜何得此耶?”又效杜鹃,众益疑。郭坐,但笑不言。方纷议问,郭回首为鹦鹉鸣曰:“郭秀才醉矣,送他归也!”众惊听,寂不复闻;少顷又作之。既而悟其为郭,始大笑。皆撮口从学,无一能者。一人曰:“或惜青娘子未至。”又一人曰:“中秋还集于此,郭先生不可不来。”郭敬诺。一人起曰:“客有绝技,我等亦献踏肩之戏,若何?”于是哗然并起。前一人挺身矗立;即有一人飞登肩上,亦矗立;累至四人,高不可登;继至者,攀肩踏臂如缘梯状。十余人顷刻都尽,望之可接霄汉。方惊顾间,挺然倒地,化为修道一线。郭骇立良久,道得归。
翼日腹大痛,溺绿色似铜青,着物能染,亦无潮气,三日乃已。往验故处,则肴骨狼藉,四围丛莽,并无道路。至中秋郭欲赴约,朋友谏止之。设斗胆再往一会青娘子,必更有异,惜乎其见之摇也!
《聊斋志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善饮,又复奔驰吻燥故:本来,向来
B.芳香射鼻,一引尽遂:于是,就
C.离坐起溲,作燕子鸣窃:偷盗,盗窃
D.郭骇立良久,道得归遵:遵循,按照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亦无潮气,三日已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B.至中秋郭欲赴约,朋友谏止牛何
C.继至,攀肩踏臂如缘梯状今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D.中秋还集此受任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郭秀才放达喜谑的一组是()
①郭故善饮,又复奔驰吻燥,一举十觞②豪哉!真吾友也③离坐起溲,窃作燕子鸣④方纷议问,郭回首为鹦鹉鸣曰⑤方惊顾间,挺然倒地⑥郭骇立良久,遵道得归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粤士人郭某,傍晚从朋友那里回来。路过一片山地的时候不小心途中迷路,走在一片榛树林与草生长很密的地方。
B.在大家对奇怪的鸟叫声议论纷纷的时候,郭秀才回过头却听到鹦鹉的声音道:“郭秀才醉了,送他回去!”。
C.山中饮酒众人相约中秋的时候还要再次相聚,并要求郭一定要来。郭秀才非常爽快地答应了。
D.《郭秀才》是《聊斋志异》中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优秀篇章。读后其景其情,令人难忘;其韵其味,耐人咀嚼。

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众惊听,寂不复闻;少顷又作之。
(2)往验故处,则肴骨狼藉,四围丛莽,并无道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刑部尚书富察公神道碑
袁枚
公讳傅鼐,字阁峰。先世居长白山,号富察氏。祖额色泰,从太宗文皇帝用兵,有大功。子四人,次子骠骑将军噶尔汉辅圣祖致太平,生公。
公眉目英朗,倨身而扬声,精骑射,读书目数行下。年十六,选入右卫,侍世宗于雍邸。骖乘持盖,不顷刻离。雍正元年,补兵部右侍郎。年羹尧以大逆诛,穷其党,公谓廷臣曰:“元恶已诛,胁从罔治。鼐事上久,能知上之用心。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非上意也。”诸王大臣以公语,平反无算。岳兴阿者,九门提督隆科多子也。隆柄用时礼下于公,公不往。及隆败,公为上言岳无罪。上疑公与隆有交,谪戍黑龙江。公闻命,负书一箧步往,率家僮斧薪自炊。
先是,公在上前尝论准噶尔情形,上不以为然。用兵数年,所言验;乃召公还,予侍郎衔,命往军前参赞。未行,仍命入宫侍起居。上违和,医药事皆公掌之。
十二年春,命公观兵鄂尔多斯部落。中途,侦贼数万,掠地西走。公即赴拜达理,请于大将军马尔塞曰:“贼送死,可唾手取也。鼐远来,虽兵疲,犹能一战。惟马力稍竭,愿大将军给轻骑数千助鼐。事成,归功将军;事败,鼐受其罪。”马嘿然,再三云不应。公愤激,自率所部出,与贼战,大败之,获辎重、牛畜万计。卒以马病,不能穷追。事闻,天子大悦。赐孔雀翎,移佐平郡王军谋,斩大将军马尔赛徇于军。
会贼有求降意,而盈廷诸臣皆欲遣使议和罢兵,上问公,公叩头曰:“此社稷之福也。”上意遂定。即命公同都统罗密、学士阿克敦往。公闻命驰抵策凌部落。策凌集十四鄂托、十四宰桑合而见公,曰:“议不成,公不归矣!”鄂托、宰桑者,华言十四路头目也。公叱曰:“出嘉峪关而思归者,庸奴也!某思归,某不来矣。今日之议,事集,万世和好;不集,三军露骨,一言可决。”诸酋相目以退。翌日,策凌如约缮表,求公转奏,并遣宰桑同来,献橐驼、明珠等物。
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公在坐,俟王发声,听未毕,辄迎拒曰:“王误矣!”王不能堪。世宗责公曰:“汝知果亲王何语而又误耶?”公亦不能答也。世宗崩,今上登极,迁刑部尚书。以误举参领明山、失察家人两事落职。入狱,病,刑部尚书孙公嘉淦奏请就医私第,许之。薨于家。年六十二。(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羹尧以大逆诛,其党穷:穷究,彻查
B.卒以马,不能穷追病:生病
C.斩大将军马尔赛于军徇:示众
D.事,万世和好集:成功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鼐事上久,能知上用心均二策,宁许以负奏曲
B.倘诸公心知某冤不言明足以察秋毫之末,不见舆薪
C.请大将军马尔塞不拘
D.诸酋相目退不赂者赂者丧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表现傅鼐为人刚直的一项是
①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非上意也②及隆败,公为上言岳无罪
③用兵数年,所言验④公叩头曰:“此社稷之福也。”
⑤公愤激,自率所部出⑥辄迎拒曰:“王误矣!”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羹尧被诛杀后,傅鼐能从大局出发,劝说朝廷大臣对胁从的人不予治罪,使无数人得以平反昭雪。
B.傅鼐在察看军情途中偶遇贼军,在兵马疲惫无援的情况下,仍大败贼军,获得皇上的嘉奖。
C.果亲王掌权时,群臣都对他唯唯诺诺,只有傅鼐刚正不阿,直言不讳,当面具体指出他的错误。
D.作者对傅鼐的举荐有误和失察家人的过失并不隐讳,对主人公生平的记叙客观真实。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恶已诛,胁从罔治。
(2)公闻命,负书一箧步往,率家僮斧薪自炊。
(3)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贺循,字彦先,会稽山阴人也。族高祖纯,博学有重名,汉安帝时为侍中,避安帝父讳,改为贺氏。循少家难,流放海隅,吴平,乃还本郡。操尚高厉,童龀不群,言行进止,必以礼让,国相丁乂请为五官掾。刺史嵇喜举秀才,除阳羡令,以宽惠为本,不求课最。后为武康令,俗多厚葬,及有拘忌回避岁月,停丧不葬者,循皆禁焉。政教大行,邻城之。然无援于朝,久不进序。
赵王伦篡位,转侍御史,辞疾去职。后除南中郎长史,不就,会逆贼李辰起兵江夏,征镇不能讨,皆望尘奔走。辰别帅石冰有扬州,逐会稽相张景,以前宁远护军程超代之,以其长史宰与领山阴令。冰大将抗宠有众数千,屯郡讲堂。循移檄于宠,为陈逆顺,宠遂遁走,超、与皆降,一郡悉平。循迎景还郡,即谢遣兵士,杜门不出,论功报赏,一无豫焉。
及陈敏之乱,诈称诏书,以循为丹阳内史。循辞以脚疾,手不制笔,又服寒食散,露发袒身,示不可用,敏竟不敢逼。是时州内豪杰皆见维絷,或有老疾,就加秩命,惟循与吴郡朱诞不豫其事。及敏破,征东将军周馥上循领会稽相,寻除吴国内史,公车征贤良,皆不就。
廷尉张闿住在小市,将夺左右近宅以广其居,乃私作都门,早闭晏开,人多患之,论于州府,皆不见省。会循出,至破冈,连名诣循质之。循曰:“见张廷尉,当为言及之。”闿闻而遽毁其门,诣循致谢。其为世所敬服如此。
陆机上疏,荐“循可尚书郎”,循不就。
(选自《晋书·贺循传》 有删改)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教大行,邻城之 宗:尊崇
B.辰别帅石冰有扬州 略:谋略
C.循少家难婴:缠绕,遭遇
D.是时州内豪杰皆见维絷 维絷:捆绑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前宁远护军程超代之 愿十五城请易璧
B.及陈敏乱,诈称诏书 二虫又何知
C.论州府,皆不见省 其身也,则耻师焉
D.以循丹阳内史既自以心形役

下面全能表现贺循淡泊名利的一组是()
①族高祖纯,博学有重名 ②停丧不葬者,循皆禁焉
③转侍御史,辞疾去职 ④杜门不出,论功报赏,一无豫焉
⑤公车征贤良,皆不就 ⑥陆机上疏,荐“循可尚书郎”,循不就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④⑤⑥ D.①②⑥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刺史嵇喜举秀才,除阳羡令,以宽惠为本,不求课最。
(2)循移檄于宠,为陈逆顺,宠遂遁走,超、与皆降,一郡悉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