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范晔的《王烈》一文,完成后面问题。
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少师事陈寔①,以义行称②。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③,乞④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⑤之,遗布一端⑥。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问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选自《后汉书·独行列传》)
【注】①少师事陈寔(shí):青年时曾在陈寔门下学习。陈寔,字仲弓,颍川许人。少为县吏都亭刺佐,后为督邮,复为郡西门亭长,转功曹。②称:著称。③刑戮是甘:甘心受刑被杀。④乞:请求。⑤谢:有“看望”的意思。⑥一端:半匹。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烈闻而使人谢之( ) ②或问其故 ( )
③遗布一端 ( ) ④至暮,老父还(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少师事陈寔,以义行称
A.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 | B.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 D.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
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行 道 一 人 见 而 守 之 (两处,2分)翻译下列句子。
⑴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全文看,盗牛者之所以能改邪归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言文 (16分)
勾践宴群臣,言吴王夫差之亡也以杀子胥故。群臣未应,大夫子余起而言曰:“臣尝之东海,东海之神会于青渚,介鳞之属以班见①。见夔出,鳖延颈而笑。夔②曰:‘尔何笑?’鳖曰:‘吾笑尔之跷跃③,而忧尔之踣也。’夔曰:‘我之跷跃不犹尔之跛行乎?且我之用一,而尔用四,四犹不尔持也,而笑我乎?故跂④之则伤其足,曳之则毁其腹,终日匍匐,所行几许?尔胡不自忧而忧我也!’今王杀大夫种⑤,而走范蠡⑥,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臣恐诸侯之笑王者在后也。”王默然。
【注】①以班见:按照等级依次拜见。②夔:kuí,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似龙,一足。③跷跃:用一只脚跳跃。④跂:踮起脚尖。⑤大夫种:越国大夫文种,功臣,助勾践灭吴。⑥范蠡:越国大夫,功臣,助勾践灭吴,后为避祸而隐居江湖。解释下列词语。
则久已病矣() 薄暮冥冥() 介鳞之属() 而忧尔之踣()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好鸟相鸣,嘤嘤成韵。__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__
(3)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__说话要讲究语言技巧。文中大夫子余怎样运用语言使越王勾践默然的?
韩愈曾讽刺过假伯乐一类的人,你觉得勾践属于这一类人吗?请依据选文和历史知识加以辩证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短篇,完成后面的题。
眉、眼、口、鼻四者,皆有神①也。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能与诸君厮②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选自罗烨《醉翁谈录》) [注释] ① 神:灵性。 ② 厮:相互。请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反归取之 ____②以丛草为林____下列句子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我若居眼鼻之下
A.至之市 | B.反归取之 |
C.是吾剑之所从坠 | D.故时有物外之趣 |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宁信度,无自信也。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③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通读全文后,你从眉、眼、口、鼻之争中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欧阳修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尝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客笑曰:“子欲逃名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谓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君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节选自《诗人玉屑》)
【注】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2)金石:指钟鼎文及碑文。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②欧阳修谪滁州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然亦知夫不必逃也 | B.则又更号“六一居士”/更若役 |
C.既老而衰且病/久已病矣 | D.而尝置酒一壶/而不知人之乐 |
翻译。
⑴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⑵ 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分别写出欧阳修自号“醉翁”和“六一居士”的原因。(2分)
“醉翁”:
“六一居士”: 在不同时期,欧阳修分别以什么为乐?请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加以概括。(4分)
在滁州时:
在颍州时:
玩味古典 (共15分)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阻。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袁中道《夜雪》
【注】①雪子:霰,一种不透明的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戛:敲打。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⑴使与台齐⑵私拟作群鹤舞空⑶自叹每有欲往⑷辄复不遂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⑴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⑵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下列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神游其中先自度其足 | B.心之所向是吾剑之所从坠 |
C.何不试之以足以虫蚁为兽 | D.以虫草为林而二虫尽为所吞 |
“鹤”在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鹤”的成语,或者写一句包含“鹤”的诗句。
两文都“记趣”,它们分别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趣”?请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 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意思(2分)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_______ 游:_________
(2)援疑质理援:_______ 质:_________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翻译:________________
(2)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翻译:________________
(3) 未尝稍降辞色翻译:________________
(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翻译:________________选文记述了作者年轻时求学的经历,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些关于求学的道理。例如,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一句中可以感悟到:在求学过程中要不辞辛苦,向名师求教,请你从文中另外找一个记述作者求学经历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悟。(4分)
句子:①___________感悟:②________